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百年乡建
2018 - 08 - 08
今天要谈的主题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我希望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之内来考量。  资本主义实际上是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形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法国大革命之后最终确定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形态。19世纪是它最繁荣的时期,那个时期有工业化、法国大革命,和经济上的发展。但是一个世纪对于中国人或埃及人来说是非常短暂的,因为我们的历史太长了。但也就是这100年的时间,对整个的资本主义发展和人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导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现在需要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未来如何超越资本主义。这不仅仅是局限于生产力、生产方式上的一种超越,和一种量上的关怀,而是一种关于文明的变革,和质上的变化。资本主义以垄断、全球化和金融化来应对危机  资本主义长期处于一种衰落的趋势中,我们其实并没有迎来资本主义的胜利,反而它始终在衰落。这种衰落在可见的未来会长久的持续。  在我看来,资本主义面临着一种系统性的危机。  1875年到1945年或者是1949年期间,我称之为第一次系统性的危机。第二次系统性的危机开始于1975年,至于仍然在持续。  在第一次系统性的危机中,资本主义发生了如下三点变化:  第一点,从资本主义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竞争;  第二点,资本主义走向了全球化。全球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也不意味着平等,它实际上是与垄断资本主义竞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亚洲、非洲都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三点,全球的金融化。金融化的概念实际上是长久的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它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也并非新英美经济学家创造出来的新名词。在这个过程中,欠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也被卷入到全球的资本发展体系中。  面对着比较长时期的经济危机,资本家和资本主义采取的措施,一个是垄断,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金融化。所以这使1890年到1914这二十四年里,资本主义貌似又取得了...
2018 - 07 - 12
内容提要: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的制约长期存在是讨论中国农业本体论问题的基本前提。根据农业经济活动主要与自然过程结合的本质特征,世界农业可以划分为三种经营类型:大农场农业、小农场农业和小农户农业,任何不顾客观条件推进以大农场规模化为经验原型的“农业现代化”都会造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中国2007年提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综合价值属农业政策的重大转变,需要进一步探寻新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多功能性;转变;政策导向 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明确作出“两个阶段和两个反哺”的论断**。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这对于缓解“三农”困境进而服务于国家宏观发展具有重大战略调整的历史意义; 2007年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新目标。本文关于中国农业发展政策和农业本体论的结构转变的讨论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中提出的。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是讨论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基本前提    中国的“三农”问题事实上产生于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1996年作者首次正式提出“三农”问题时就明确强调“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紧约束下加快工业化必然造成城乡对立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在这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继续恶化的客观趋势。  显然,这个客观趋势不是个别的农业微观领域的政策调节所能够根本缓解的。农经理论界普遍认同:只有国家政策体系朝着缓解这两个基本矛盾的方向转变,“三农”困境才有可能得以改观。因此,当2005年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家战略,社会各界都对其深寄厚望。  正如十六大所指出,城乡二元结构基本体制矛盾将长期存在,...
2017 - 11 - 24
编者:今天推送的是90后大学生苗苗的文章。苗苗生长于豫西乡村,长期参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组织的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乡村文明论坛等乡村建设活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农村可持续发展校内人才培养计划学员。现为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见习项目助理。这篇文章文笔虽略显粗砺,但情感真挚、思考严肃。她通过梳理自身成长经验,讨论了自己从个人奋斗的“希望”到“幻灭”,再到以建设性实践进行“反抗”的心路历程。苗苗:从逃离到回归——一名“90后”大学生的在校返乡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故乡》结尾的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鲁迅表达的并不是如许多评论家所说的对“希望”的肯定,相反,正是对“希望”的否定,对“绝望”的反抗,而超然于这两种主观感觉之上的则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形式——“走”。越是在城市求学生活中体会到“扑朔迷离”感,我越是希望从鲁迅身上看到别样的姿态,特别是那种不为时尚所蔽,更不自隔于现实,一意要抨击所有黑暗——无论它顶着怎样的名号——的战斗姿态。他承认“绝望”的真实性的同时,对颓丧的精神状态予以根本性的否定。鲁迅不但深怀着真实的痛苦和悲观,更实践着同样真实的“绝望的反抗”。这是我从鲁迅那里得来的启示。 一、“逃离”寻求希望我出生在豫西秦岭脚下、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清贫的家庭让我的性格里便从小多了一份自强和担当,要为父母争一口气,同时“走出束缚数辈人的秦岭”也在自己的幼小心灵反复浇铸,不断地自我暗示下生根发芽。也因为生在一个比较守旧的家庭,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及小学,而他们宽厚的性情和忠厚老实,给了我性格以善良和质朴的熏染。也因此,父母只是以庄稼人的憨厚教我做人行事。所以,我的“逃离”至始至终都是个人为了寻求改变整个家族生活所寻求的“希望”,不同于那种构想个人成功背后所想象的一整套中产生活图景的“逃...
2018 - 09 - 29
1.过时资本主义的自由方案的优势与缺点战后时期(1945-1980)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左翼的社会管制积累模式获得了某种主导权。但随着掌控这种模式的社会关系遭遇侵蚀和崩溃,跨国资本主义的方案取而代之,重获霸权。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对克服当前阶段的结构性危机而言,这一霸权非常重要,它虽有不平衡和失序的特点,但能够保持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换言之,一个新的全球扩张阶段将延续前一阶段的分化,但它是“可接受”和“已被接受”的,因为其结果将导向广泛的平衡,尽管并不平均。虽然在纸面上看来这种论点似乎是合乎想象的,然而我对其可行性抱有很大的怀疑。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那些过时的因素,使得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技术革命和与其相伴的“以资产为基础的积累(asset-based accumulation)”模式和全球化等等途径,实现任何的“复兴”。事实上,由统治资本所塑造的新右翼的策略,与工人阶级和世界人民毫无关系,根本不把他们的利益和观点当回事。苏珊·乔治(Susan George)已经清楚地揭示了隐藏于新右派方案背后的真正“理由”。卢加诺(Lugano Report)报告显示,所有西方七国集团成员的政策,以及为了实施这些政策所使用的手段,都掩盖了全球数十亿人的贫困和死亡的。集体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知道这些贫困和死亡,他们决不会愚蠢到不知道这些。在所谓的文明冲突论的幌子下形成的策略,正是要通过毁灭大批的牺牲者,来解决这些问题。无疑,边缘地区的人民不是唯一的牺牲者:在中心地区,由于统治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对社会正义原则的破坏,这一状况也已造成部分人群社会地位下降、失业、不安全、贫穷和被排斥。一段时期以来,这些受害者的反叛潜力被统治阶级所忽视,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不认为普通民众和一部分中产阶级最终会采取行动来批判这整个体系。然而,从西雅图到热那亚发生了一系列抗议行动,这些行动被不准确...
2018 - 09 - 01
潘家恩,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博士;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常务理事。       自2001年至今参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创办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重庆区域统筹。先后在《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二十一世纪》、《开放时代》、《读书》、《青年研究》、《天涯》等处发表中英文文章30余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乡村建设脉络机制研究”等多项课题。《读书》杂志原编者按:近年来,“回不去的故乡”“我们的乡愁”“返乡笔记”等,不断充斥在我们的公共媒体中。如何理解这种乡愁及其内在张力,或许回到对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的阅读,能获得更多的启示。在作者看来,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一书,最难能可贵的是把乡村与城市放置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进行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文化研究无农民”的盲区,是对主流城乡论述的挑战,更是对“双面浪漫化”的批判。从威廉斯出发,作者又联系到中国的现实,分析了“乡愁论述”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以及真正的“三农”问题被挤出、抽空的危机。 双面的浪漫与多维的乡愁潘家恩二〇一五年初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春节返乡笔记”引发热议,重要的不是笔记及所描绘的乡村本身,而是其升级为公共媒体事件后所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同年十月,习主席访英时东道主安排住“乡间”,以体现昔日工业文明之都的最高规格,在微信朋友圈中引发关于“打翻了多少中国人的乡愁”的对比和讨论。实际上,面对全球金融危...
2018 - 08 - 10
2013年12月20—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乡村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爱故乡研讨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在大会闭幕式上,“王坪之子”团队成员瞿克忠、瞿克利,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王茜、李冰,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全社会发布了“爱故乡行动倡议”,全文如下: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一年前,爱故乡行动正式启航了。这个行动,好像一颗石子扔进大海,像一个人站立在茫茫戈壁——她是孤独的。但在孤独里,却蕴藏着改变的力量。她像一颗种子。虽然她很瘦小,营养不良,被洒在了石头缝里,然而春天,她破土而出,带着喜悦,带着羞怯,迎风舒展。她还将经历夏日的风雨和炎热,忍受冬天的饥寒。但是,请期待吧,她的坚忍和爱,将结出善良的果实,遍布大地,让这个时代变得更有尊严。爱故乡行动,这一年走过来,踉踉跄跄,柔弱的像风中的芦苇。而前路,仍然漫漫。我们除了祝福,还可以给予什么?行动!让我们一起行走在爱故乡的路上:一、让我们一起来丰富爱故乡的内涵和意义,并让自己身边至少五个从来没听说过“爱故乡”的人理解并参与进来。二、参与至少一项与爱故乡行动相关的实际工作,我们可以:1.在自己的家乡组织爱乡会,开展乡村建设工作;2.在同乡间建立QQ群等网上社区,讨论家乡建设的相关议题;3.保护一座老房子,或是一棵古树,由村民投票命名和参与保护;4.动员起哪怕一次垃圾清理活动;5.为家乡的孩子开展一次夏令营活动;6.建立一个社区图书室;7.与同乡一起编辑社区报;8.在家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例如春节晚会;9.写一个家乡手工艺人的故事;10.教会家乡妇女一种舞步,或者一种运动;11.拜访至少十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12.和基层政府探讨一次社区建设的事;13.在家乡发起一次美丽故乡的照片展览;14.在地方报纸上发表一篇与爱故乡行动相关的文章。15.为自己的...
2018 - 06 - 06
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撰写的《现代世界体系》第4卷以及前三卷的新版本在2011年5月陆续出版。《每月评论》2011年3月号刊登了他题为《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的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体系进入结构性危机时期,并可能一直持续到2050年左右,美国霸权在这一时期也面临加速衰落。世界同时面临一个光明的和一个黑暗的未来。作者还为左翼指出争取光明未来的五个策略。全文翻译如下。我曾经多次论述过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问题,新近撰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2010年的《新左翼评论》。因此,这里只是概括一下我的看法而不进行详细论证。我将把我的观点阐述为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即我对我们目前处境的描述,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同意这些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我们将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第一个前提是从浩瀚的宇宙到最小的物理现象,当然还包括历史社会体系在内的所有体系都有生命。它们在某一时刻出现,并有着“正常的”生活,它们的形成及其生活规则都需要我们加以说明和阐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正常生活的运转使它们远离平衡,在那时它们进入结构性危机,并且到一定时候将不复存在。必须根据周期性节律和长期趋势对它们正常生活的运转加以分析。周期性节律是许多体系性波动(上升或下降),在这些波动中体系定期地回归平衡。然而,它是一个动态平衡,因为当下降到底时,体系再也不能完全恢复到开始上升时的位置。这是因为长期趋势(体系的某个特征缓慢的、长期的加强过程)推动这一曲线缓慢上移,如果用那个特征在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最后,长期趋势使体系的移动太靠近它的渐近线时,该体系就无法继续正常地、有规律地、缓慢地向上推进。于是,它开始多次大幅波动并导致分叉,也就是说,进入一个混乱的状态,稳定的平衡也就不能再保持了。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新建秩序,或者一个新的稳定体系。我们可以...
2015 - 09 - 01
“青年爱乡行动”——乡土、乡风、乡情、乡建系列征集评选活动我们都记得儿时外婆的澎湖湾,记得曾经在稻草丛中玩耍时的欢乐;我们也曾和母亲拿镰刀割着麦子,记得打场时的热闹;我们也记得那个耍社虎的春节,充满欢快的氛围......不知何时,当父老乡亲一场欢送宴席过后,我们带着家乡给予的希望前往大城市,故乡显得愈加苍老和孤寂。而今,或许我们觉得春节散失了原有的味道,那一抔黄土也变得贫瘠,回家变成了“聚会”这个短暂的停留。但有一群人始终留守着家乡的土地,他们用生命陪伴和呵护着一草一木。他们承载了家乡的变化,见证了家乡的历史,他们和脚下的土地成了我们回归的根。行动吧,故乡的游子,把根留住,从爱乡开始!青年爱故乡活动 相关的资料都砸在这里啦,http://pan.baidu.com/s/1pJHVqGz请记住我们的网盘链接!一、 关于青年爱乡行动计划“青年爱乡行动计划”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承办。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青年人关注乡村,在与农民的互助中成长,思考当下社会问题,践行乡村建设的使命。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村,故乡究竟是记忆还是存在?是个体的乡村还是中国的缩影?这是留给我们青年一代思考的命题。青年爱乡计划旨在推动当代青年通过关注乡村现状、了解乡村风土人情、参与乡村文化复兴等行动发现故乡之美。青年爱乡计划将持续推动青年人以多种方参与爱乡行动,激发青年人的乡土情怀。二、 关于乡土、乡风、乡情、乡建——”四乡“系列活动计划2015年似乎是乡愁时尚的一年,城市市民们浪漫化想象乡愁,资本大佬们投资乡愁,博士们吐槽乡愁,然而乡如何,为何愁?不妨让我们回到真正的乡村历史变迁与现状当中。我们尝试推动青年人从调研乡村土壤安全及经营现状、撰写乡村历史变迁、乡村人物生命故事、举办乡村春晚、乡村文化节等行动来阐释爱乡行动计划。三、活动单位1、...
2015 - 04 - 01
“青年爱乡行动”——乡土、乡风、乡情、乡建系列征集评选活动我们都记得儿时外婆的澎湖湾,记得曾经在稻草丛中玩耍时的欢乐;我们也曾和母亲拿镰刀割着麦子,记得打场时的热闹;我们也记得那个耍社虎的春节,充满欢快的氛围......不知何时,当父老乡亲一场欢送宴席过后,我们带着家乡给予的希望前往大城市,故乡显得愈加苍老和孤寂。而今,或许我们觉得春节散失了原有的味道,那一抔黄土也变得贫瘠,回家变成了“聚会”这个短暂的停留。但有一群人始终留守着家乡的土地,他们用生命陪伴和呵护着一草一木。他们承载了家乡的变化,见证了家乡的历史,他们和脚下的土地成了我们回归的根。  行动吧,故乡的游子,把根留住,从爱乡开始、一、关于青年爱乡行动计划“青年爱乡行动计划”由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承办。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青年人关注乡村,在与农民的互助中成长,思考当下社会问题,践行乡村建设的使命。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村,故乡究竟是记忆还是存在?是个体的乡村还是中国的缩影?这是留给我们青年一代思考的命题。青年爱乡计划旨在推动当代青年通过关注乡村现状、了解乡村风土人情、参与乡村文化复兴等行动发现故乡之美。青年爱乡计划将持续推动青年人以多种方参与爱乡行动,激发青年人的乡土情怀。二、关于乡土、乡风、乡情、乡建——“四乡”系列活动计划2015年似乎是乡愁时尚的一年,城市市民们浪漫化想象乡愁,资本大佬们投资乡愁,博士们吐槽乡愁,然而乡如何,为何愁?不妨让我们回到真正的乡村历史变迁与现状当中。我们尝试推动青年人从调研乡村土壤安全及经营现状、撰写乡村历史变迁、乡村人物生命故事、举办乡村春晚、乡村文化节等行动来阐释爱乡行动计划。三、活动单位1、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 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筹)2、承办单位北京...
2018 - 10 - 12
“2016首届河南爱故乡文化节”于12月3日-4日在河南大学举行,此次文化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河南爱故乡工作站等单位承办和协办。此次爱故乡文化节系列活动内容主要包括2016河南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第二届河南爱故乡论坛、河南爱故乡与乡村建设图片展、中原乡土文化市集、大地民谣音乐会等。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常继科、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润成、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分别做开幕式致辞。2016河南爱故乡年度人物 1  张俊涛   七代人的灯笼梦他是“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人,研究北宋以来彩灯工艺,将花灯制作推上新高度。祖居地建成古色古香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免费开放,义务讲解,创作精品,继承弘扬。张俊涛,他早已把自己幻变成为一方夺目的彩灯,标示开封古都,光耀张门祖业,更照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的中华民族! 2   李开良   乡村建造师的乡愁他是乡村建造师,有艺术家之慧眼,有传统匠人之心力。他的乡愁,是失落在乡村里的遍地艺术,是废弃在记忆中的美好民风,他从不因利益而急功滥造,从不因一纸合同锁住追求完美的创造欲。工匠精神,也许自他出生时,父母就烙记上他的名字,给他一生的使命:李开良,开工精良! 3  侯银娣   淡然的幽兰她的美丽,不只存留在青春年少,她的善良,不因失亲被人收养而改变。从开封市普通搬运工到经理任上,满满都是优秀党员的自豪!孝亲敬老的骄傲!当年的知青今天已患癌症,志在余生大有作为,她二次插队农村,从生态农业到乡村养老,吃苦在前、无怨无悔。侯银娣,用清泉般纯洁,烈火般热情,一路播阳洒雨,留下芬芳。 4  张俊伟  ...
455页次31/46首页上页...  26272829303132333435...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