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百年乡建
2017 - 11 - 23
编者:今天推送的文章是潘家恩老师的文章《艰难的回归——返乡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如何不驻足于悲情与怨恨,让“乡愁”和“乡怨”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一条从乡怨、乡愁到乡建的艰难道路如何可能?潘家恩老师文章指出,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过于悲观,同时警醒于悲情与自恋,用真正的平常心做好我们该做的平常事!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2017年1月28日)。本文作者潘家恩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1980年代出生,生长于南方小镇。自2001年参与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实践至今,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留京,到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工作生活三年十个月,参与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创建。随后到香港读书,现居重庆北碚,教学之余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重庆区域统筹,继续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潘家恩:艰难的回归——返乡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考十八载归途写下这个题目,忽然意识到时光的飞逝,更体会到岁月的力量,它既让坚硬变的可疑,也让模糊变的清晰。 小时候,城市对我来说,是漫长夜路前方迎面扑来的璀璨灯光与车水马龙,虽然嘈杂,但对日复一日的数星少年来说还是别具魅力,星空虽美,可毕竟太远且过于冰冷。陌生而热闹的都市,给我一个美丽的梦,指向着更为多彩的世界和更有意义的生活。带着这个美梦,18年前的我向着远方背起行囊;也冲着这个梦,铁下心来在家人和师长的不解中将绝大多数高考志愿填成农业大学。弹指一挥间,十八载时光像双向延伸的意义圈,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出走与离乡,却也是文化意义上的认同与回归。 也就是这18年,乡村的状况如过山车般,既有新世纪前后令民间揪心高层震动的“三农”问题,也有税赋减免投入加大后旧矛盾缓解但新矛盾蕴藏的淡出与转化……当然,乡村并不会真正消失,近年来各种“乡愁热”不正让乡村以另一种形象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虽然有些是例行公事的官...
2017 - 09 - 01
上世纪 40 年代,重庆北碚地区进行过一次扶植自耕农示范,地区虽小,却在短期内成绩卓著,当时曾引起中外专家关注,后来成为台湾农业经验之萌芽。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 梳理其间的一些细节,愈发感觉北碚先贤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不仅应该载入史册,也应成为今日珍贵的借镜。1.为什么“乡村不动”著名乡村建设专家梁漱溟先生有一名言:“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这在北碚地区也是如此。根据 1942 年初对北碚农村状况的调查,北碚农村土地问题相当严峻。“全区农民共有 9551 户,占总户口 60%以上,自耕农仅占 16%,半自耕农占 14%,而佃农竟占 70%。此外,尚有雇农劳农占微末之比例数。”“该区土地分割极为零碎,使用亦多不合理。”“租佃制度畸形发达”。有的佃农,地租竟要交到正产品的 80%!“轻押重租之风气,随之流行,加租换佃,悉任业主之自由,佃农全无保障,终岁勤劳,所得往往不足以维持一家之温饱,资力匮乏,生产低落”。这样的调查结果让调查者极为痛心,但这就是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那时,卢作孚卢子英在碚已工作多年,确有显著成果,如诸多经济事业、文化机构的建立及市镇街区建设、民众教育科学普及等等。也应该看到,抗战时期北碚城区的一些兴旺景象,也只是临时的,战后这些企业和机构会离开,是不能将其算在乡建成果上的。2.1942 年,北碚的乡村开始动起来1942 年元月 7 日,四川省府向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发出了一道训令:业查本府前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派熊课长鼎盛来省商洽办理川省土地金融业务当经决定关于扶植自耕农之实施区域暂定为巴县及北碚实验区,以后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资金情形及各县事实需要陆续推行各县,并函达中国农民银行总管理处查照在案,除实施办法另行制定须复外合行令仰知照!此令。何为自耕农?“农人自有其耕地之所有权,谓之自耕农。” 何为扶植自耕农?“扶植自耕农,兼指创设补助及保护自耕农...
2018 - 09 - 29
一、问题的提出都市农业是指分布在都市内部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 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农业;是以绿色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高效益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 以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 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1] ;从区位上看, 都市农业既存在于都市内部、又包括都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因此具有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特征;从功能上看,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功能特征;从都市农业的消费群体来看, 它有明确的城市指向, 即城市需要决定都市农业的发展[ 2] 。温铁军指出,中国 2007 年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中国将主动摒弃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和发展为历史上更高级的文明形态;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具有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 是农业领域应对中央战略改变的重要举措;随着2008 年进一步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 2020 年农业发展长期目标,以往偏重规模化、产业化导向的, 反生态的都市农业,就有了服从国家战略和长远目标、向生态化导向调整的客观必然性[ 3] 。因此, 本文所指生态型都市农业在一般地具备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其生态环保功能。生态型都市农业是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的互补有机结合而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结合而使过度耗能和污染的高碳方式的产业经济链条得以缩短的“短链”经济形式, 它也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集约化、设施化、多功能农业。除了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 还有农业文化体验和城乡互动的社会活动等诸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其中,内涵性具有的“绿色食品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其基本功能。除了具有都市农业的功能以外, 生态型都市农业具有“净、美、绿”的特色, 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它还是一种开放型、多样化的农业;它将现...
2018 - 09 - 29
俺姓毛,叫小驴,号“教授”,单身,擅长拉车、耕地,爱打滚,爱撒娇,爱交朋友。俺出生在河北定州的一个小村庄,一岁时就离开父母,被一个叫辉菜郎的小伙和叫宝印叔的老人牵走了。俺来到位于翟城村的一所农民培训学校,学校是“温三农”和他的团队于2003年创建的,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曾在这里开展了为期十年的乡村建设工作。校园里有几十亩耕地,他们给俺在猪舍旁边用旧砖搭了一间小屋,配了一个旧的驴车,从此俺便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学院是俺的新家,俺在这里居住了五年多(2005—2010),认识了很多做农业的小伙伴,比如辉菜狼、袁大黑、黄瓜皮、潘罗嗦、邱跑跑,还有口音怪怪的小仙姐......不过,养育俺、照顾俺最多的还是宝印叔。俺一直很得意,因为俺的到来,学院的农业生产力顿时提高,尤其是辉菜郎格外高兴,不信您瞧!俺是一头勤劳的小毛驴,每天都干活,除了下地,宝印叔还经常驾着俺送志愿者去镇里,那时候,俺可是学院里头最给力的交通工具,嘚……俺到学院那年,学院成立了生态农业工作室,俺自然是工作室的一员,如果谁敢不承认,俺就踢他,踢他,哼!那时候,乡建学院的主要工作是做农民培训,比如农民合作社培训、农村合作经济培训、乡村文艺培训、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乡村生态建筑培训等,有时候俺也去听课,因为培训都是免费的,还给外地来的农民朋友报销路费呢。俺们生态农业工作室,除了给农民培训,还管理着学院60多亩耕地,种菜、种粮食、种水果,养鸡、养鹅、养猪,虽然很辛苦,但是俺们吃的食物可大都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工作室的同事们,大多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老被村里的农民笑话,因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地里和路边满是荒草,就连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都看不惯,有时还为了要不要拔草的事情争吵呢。俺倒是挺喜欢草的,草多了俺能随便吃。后来他们去香港学习,学习了永续农业,将养殖和种植结合,多余的草割来堆肥,看...
2018 - 09 - 29
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记住乡愁”和“新乡贤”等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当代中国乡村建设从2001年大学生支农下乡起步,至今已形成服务大学生(学生下乡,教育支农)、工友(工友互助,尊严劳动)、农民(农民合作,改善治理)、市民(农业生态,城乡融合)、学术研究(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爱故乡(社会参与,文化复兴)的六大完整体系。通过坚持“人民生计为本、互助合作为纲、多元文化为根”的行动原则,深入基层提高小农的组织化程度,依靠丰富的民间力量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维护民生权益所赖之资源和环境,复兴乡土文化,为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艰苦奋斗。作为这个乡建事业的一份子,我们这个团队的事业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下乡(2003-2007)、进城(2007-至今)和回归(2012—至今)。2012年发起的全国“爱故乡计划”,作为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乡”和“进城”为基础,成为新时期探索在地化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长期努力的方向和有效实践的方式。我们从乡村出发,扎根城市,最后又回归到乡村中去,我们是这个事业的推动者,也是第一批学员。下乡:办一所农民的学校(2003-2007)在“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背景下,2003年,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河北定州翟城村创立,“三农”专家温铁军担任院长。这是21世纪第一所免费培训农民(农村发展带头人)的平民教育学校,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生态农业试验、生态建筑的研究与推广、翟城村社区综合可持续发展试验、与乡村建设相关的研究与出版等。其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学院原是翟城村的废弃中学,占地60亩,其中农地26亩。经过我们的维修建设,有食堂、宿舍、图书馆、教室、操场和农田等,设施相对齐全,成为办在村里的“大学”。学院的核心工作团队...
2018 - 09 - 13
[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失灵的内在机制和化解失灵的制度设计的相关文献;其次分析了生态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内在机制和部分发达国家生态农产品市场特征;在借鉴了既往研究和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小毛驴市民农园CSA运作试验,总结分析了参与式试验的经验和问题,建议推广小毛驴试验。本报告所得结论从逻辑和实践上证明了构建多元监管体系应对食品安全的可行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提出的事实参考,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多元主体;社会资本;社区支持农业(CSA);参与式试验研究一、试验背景及文献综述中国在2007年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同时调整了上个世纪以追求数量增加为主的农业政策思路,更多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内在具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多功能性。但国家农业政策从内涵性调整思想的提出到各个相关领域的全面贯彻,需要相对复杂的利益关系协调和长期演变过程,而就在这个同一时期,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而且表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这成为本文立论的现实背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思路之一是加强政府安全规制,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推行这些安全规制。学者研究发现食品安全监管可能是高成本而低效率的,Antle(2000)一项关于美国肉制品加工业食品安全管制的研究就表明了这一问题;阎志刚(2007)研究指出我国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专业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但事实证明,监管如此密集,成本如此巨大,然而成效并不太明显;Hensonetal.(1995)的研究则表明,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方面同样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王志刚等(2008)全面分析了2006年美国“毒菠菜”事件发生的始末,结论凸显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政府已有的措施未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政府管制失灵内在机制的分析,温铁军(2008)认为外在于农村的政府面对两亿四千...
2018 - 09 - 11
阿拉伯民族的形成和现代化的断裂澎湃新闻:阿拉伯民族主义在二十世纪中东世界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阿拉伯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又决然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以埃及为例,我们该如何理解阿拉伯民族和其现代化进程?萨米尔∙阿明:首先我们得理解所谓“阿拉伯民族”的复杂性。我们说“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民族,是因为我们说同样的语言——受教育人群说的语言是同一种。大众的语言,也即是方言,则彼此相似,但也有些差异。 这和伊斯兰有一定关系,但只能说是有一点关系,因为很多穆斯林也不是阿拉伯人,比如说波斯民族——伊朗人,又比如土耳其。但在历史上,这个(阿拉伯)民族除了第一任和第二任哈里发在位的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之外,从来都没有真正团结起来。 就算在这些哈里发的时代,权力集中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实质上的权力分散在整个地区的多个王朝手上。 因而整个地区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归属,不同的贸易渠道——一方面是跟印度和中国,另一方面是通过拜占庭连接南欧和地中海区域,还有就是通过波斯和斯拉夫人贸易。形成所谓阿拉伯区域的各个地区,其本身也拥有不同的久远历史,比如说埃及的历史就要追溯到很久以前,超过5000年,其中很多传统在阿拉伯时代也保留下来了——比如当代埃及的行政、分省区划等等,都跟5000年前的古埃及时代没有太大区别。埃及可以追溯到一个很古老的国家,而埃及又属于更大的一个——阿拉伯民族。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大叙利亚地区——包括了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这个区域拥有共同的语言基础——阿拉姆语,很可能是耶稣基督说的语言,往上可以追溯到腓尼基人的文明。这一区域的传统更倾向于分散化,而不是集中化。埃及就有很强大的中央权力,很像中国。而大叙利亚就并非如此,更加分散。还有就是伊拉克地区,也就是原先的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地区。这里跟伊朗关系复杂。有时候是伊朗的一部分,有时候从伊朗独立,有时候征服伊朗。这里有...
2018 - 09 - 04
后沙涧村,地处海淀区西北部,明代成村,因位于沙涧河后部而得名。以CSA(社区互助农业)经营模式闻名遐迩的小毛驴市民农园,就在后沙涧村西,其南边是沙涧河,西边是京密引水渠,土壤肥沃,水质甘甜,自然风景优美,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风水宝地。2008年3月,在海淀区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支持下,我和创业伙伴们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被她迷住了——我们一见钟情!凤凰岭下、京密引水渠旁,有山有水,正是我们一直的梦想。荒弃的苗木基地,野花、野草,刺猬、野鸡、野兔,还有野生蘑菇……简直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美得让人心醉!在这个大都市的近郊,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自然生命存在!后来我们才知道,1990年以前,这里其实是后沙涧村的优质水稻区(京西稻),通过引京密引水渠水进行灌溉;1990年初,因北京城市化发展,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城市缺水严重,京密引水渠停止供水,不再种稻,并于2000年前后改为苗木基地,直至2008年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建立,又成为市民耕作的菜园。 农场开始施工建设时,这么巨大的工程,当时就很好奇工程队为啥竟然没有花钱从外面买过沙子,而是就地取沙,后来访问本地的老农,才知道农场原来就是沙涧河的老河道。解放初期,沙涧河还是一条发源于西山的自然河流,流经台头村、梁家园村,再穿过后沙涧村,最后汇入稻香湖;那时的夏日,清清的河水缓慢流淌,茂密的水草下鱼虾成群,村里的孩子们下河嬉戏……上世纪60年代修建京密引水渠时,沙涧河被截弯取直,改造为人工泄洪渠;2014年,河渠又被深挖扩建硬化,渠边已有50年树龄的高大杨柳全部被砍伐,曾经的乡野风景已荡然无存……我们梦想着通过土地的多样化利用,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优质的生存环境,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田园生活与乡野情趣场景带给北京市民,体验过去农家半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我们最初的农园规划中,这里有农田,有果园,有农家动物园,有树林,当然还有湿地...
2018 - 07 - 26
五年前,我们怀着对土地的无比敬畏之情和对未来农业生活的美好想象,在北京西山的凤凰岭下开荒僻壤,筑房造田,建立了小毛驴市民农园。而在此之前的五年,我们在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乡建学院里,务农授课,开展农村实验。从乡村到城郊,不仅仅是地域的转变,而是一种跨越。无论今天的城市还是农村,所面临的都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新农业,是一种跨界的生活思维;农业的改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变革。近年来,“小毛驴模式”被很多人传播,而对于团队自身,似乎从来没有一个专门设计的模式,也很难说出既定的路线。可能会有人批评我们没目标,没理想,但确实,到今天要分享出来的,无非就以下三个方面。人的培养是最难的小毛驴市民农园,是一大批青年农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很多人的农业畅想,从这里开始延续和发展。团队的早期成员,从进入乡建学院开始,就始终把自身定位为第一批学员,每一次的培训、交流和实践,在给旁人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毛驴团队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人是最根本的,因此,一直坚持开展对实习生、志愿者的培养。自2005年算起,陆续接待农业实习生、志愿者已经九届,总参与人数超过300人。在这个历程中,大多数实践内容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自发、自觉创造出来的。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每年来学习的人群都会有所变化,早期大多以下乡支农为目的,后来学习农业技术的人逐渐增多,再后来以计划开展农业创业者居多,其中也有一小部分人,真正喜欢农耕生活,喜欢土地,愿意劳作,享受在村庄里居住,这些人则补充和支撑了团队,也因此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化的团队氛围。从事农耕需要很高强度的身体劳动,大多数学习者在刚刚进入的一个星期,对这项工作很有兴趣,之后便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比起在办公室的其它工作,在土地上的重复投入看起来收效太低了,而且要忍受强大身体压力。正是这个社会强化了很多在办公楼里的无用工作,而使得农业劳动这件最基本的工作变得价值低下,如果...
2018 - 07 - 12
如果爱父母就带他到这里来那繁茂的土地里有青春的回忆 如果爱子女就带他到这里来那自然给予的我们同样给予他们 河边的白杨洒下斑驳的荫凉不远处的青山是无声的挚友洒下的汗珠结成香甜的果实真切地感觉我们是地球的孩子 这是小毛驴市民农园桃花源41号地主平骁妈妈写的一首诗——《大地之子》。每次读到这首诗,都觉得很欣慰,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小毛驴的存在,对于北京这个大都市及居住在其中的市民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慰藉。小毛驴市民农园位于北京海淀西郊,西北六环边上、京密引水渠旁,是北京城区与西山之间的一片净土,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功能定位,它其实就是乡村生活在城市中的延伸。这也是小毛驴本质上不是一个种菜卖菜的农场,而是链接城乡、开展农耕教育的平台的缘由所在。一个空间就是一个能量场。小毛驴市民农园本身的存在,既是一种新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者。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文化?这种文化是怎么形成的?未来它将指向哪里?一、重农爱农的新文化本世纪初,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急速发展之下,城市居民远离了土地,传统农业和农民生计受到严重冲击,传统农耕文化和人文关怀逐渐失落,自然生态遭受破坏,同时引发了食品安全危机和各类环境污染问题(雾霾!)。“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当代都市生活的通病,逆城市化成为大势所趋,“市民下乡,农业进城”成为新的时尚,在城乡互动的过程中,社会文化也在悄然变化:从以人为本到尊重自然,从鄙夷农村到向往乡村,从消费至上到认同节俭,从不劳而食到亲近农耕……2014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各行各业、各地城市或村落的追求。但文化是什么?什么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海洋文化学者李二和在其《舟船的起源》中写到,“文化是一切生命文明行为的代称,大自然是人类文化的根本导师和启蒙者。我们几乎没有一样科学发明是凭空想...
455页次29/46首页上页...  24252627282930313233...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