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百年乡建
2020 - 07 - 01
每当中国面临重大危机,乡村都是危机软着陆的重要载体,如同这次疫情危机,只有乡村可以最低成本实现对疫情的群防群控。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以“大疫止于村野: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由来”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温铁军深入分析了当前疫情扩散之下发生的“全球化危机”的客观规律,提出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以下为演讲实录: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大疫止于村野——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由来”。 最近西方世界对中国抗疫过程有怀疑和批评,因为批评和质疑太过强烈,反而把中国真实的抗疫经验掩盖了。 中国为什么能够有效地防止疫情?在防疫战斗的过程中,最低成本的防疫战场是乡土中国。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大约有60%左右的人口是农村人口,跨省进城打工人员占外出人口的大约60%。也就是说,大疫期间(恰值春节),打工者回乡居多,初算3亿左右的打工者中有1.6亿人是出省的,还有1.2亿人留在本省;几亿人流动使乡村变成了防疫工作的主战场。一个现实情况是,中国农村缺医少药,在村医生很少、卫生所几乎没有;在防疫资源聊胜于无的情况下,竟让疫情止步于村野。 曾经有个朋友看到这个讲座题目之后问我,可以说大疫起于村野吗?我回答说应该是大疫止于村野,虽然农村抗疫能力是最弱的,但是农村发生的疫情程度却是最轻的。 这次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城市的传播,需要花几千亿元人民币,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媒体、学者在总结中国抗疫经验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农村是如何防疫的。大家只关注农村的断路封村、村干们比较诙谐的政策宣讲。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与上次非典疫情一样,每当中国面临重大危机,乡村都是危机软着陆的重要载体,如同这次疫情危机,只有乡村可以最低成本实现对疫情的群防群控。 封村断路只不过是一个大家表面看得到的手段,真实的原因是乡土社会到目前为止还仍然可以有自给自...
2020 - 06 - 06
每当中国面临重大危机,乡村都是危机软着陆的重要载体,如同这次疫情危机,只有乡村可以最低成本实现对疫情的群防群控。5月15日,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以“大疫止于村野: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由来”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温铁军深入分析了当前疫情扩散之下发生的“全球化危机”的客观规律,提出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大疫止于村野——生态文明战略转型的由来”。  最近西方世界对中国抗疫过程有怀疑和批评,因为批评和质疑太过强烈,反而把中国真实的抗疫经验掩盖了。  中国为什么能够有效地防止疫情?在防疫战斗的过程中,最低成本的防疫战场是乡土中国。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大约有60%左右的人口是农村人口,跨省进城打工人员占外出人口的大约60%。也就是说,大疫期间(恰值春节),打工者回乡居多,初算3亿左右的打工者中有1.6亿人是出省的,还有1.2亿人留在本省;几亿人流动使乡村变成了防疫工作的主战场。一个现实情况是,中国农村缺医少药,在村医生很少、卫生所几乎没有;在防疫资源聊胜于无的情况下,竟让疫情止步于村野。  曾经有个朋友看到这个讲座题目之后问我,可以说大疫起于村野吗?我回答说应该是大疫止于村野,虽然农村抗疫能力是最弱的,但是农村发生的疫情程度却是最轻的。  这次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城市的传播,需要花几千亿元人民币,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媒体、学者在总结中国抗疫经验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农村是如何防疫的。大家只关注农村的断路封村、村干们比较诙谐的政策宣讲。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与上次非典疫情一样,每当中国面临重大危机,乡村都是危机软着陆的重要载体,如同这次疫情危机,只有乡村可以最低成本实现对疫情的群防群控。 ...
2020 - 06 - 05
第二章 自然人第五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第五十六条 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以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农户财产承担;事实上由农户部分成员经营的,以该部分成员的财产承担。第九十六条 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第九十七条 有独立经费的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第九十八条 机关法人被撤销的,法人终止,其民事权利和义务由继任的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没有继任的机关法人的,由作出撤销决定的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第九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法律、行政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一百条 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法律、行政法规对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一百零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第二百六十条 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一)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二)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三)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四)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第二百六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
2020 - 05 - 21
凤凰网财经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以“全球经济与决策选择”为主题的“2020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为期7天的超级财经周里,嘉宾们观点犀利,金句频出。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全球粮食贸易问题、国内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问题都出现新挑战。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粮食和农业问题?如何以疫情为契机带动农业转型与乡村振兴?在5月13日的“2020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上,著名“三农问题“专家、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分析了疫情影响下的三农形势,他提到2008年发生华尔街金融海啸时,全球曾经出现了38个饥饿国家,而今年的形势更值得关注。温铁军分析,因为和粮食有关的供应链即物流,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过去能够通过调存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今年这种形势之下物流或供应链的断裂,会导致对粮食调运的不利影响。此外温铁军表示,供应链断裂本身还造成一个严重影响。由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化学化程度高,石油农业已成既成事实。因此当供应链发生断裂的时候,以过度依赖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来维持农业产量的生产方式会受到较大冲击。“从三农的形势来说,第一大值得关注的就是疫情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温铁军说。他认为第二方面是老问题,即粮食安全真正的体制问题仍待解决。在现实挑战面前,谁应该承担粮食安全的责任?生产者、消费者、地方政府不承担粮食安全责任。最终承担责任的是中央政府,通过国家发改委管理战略储备。但作为拥有14-15亿人口的大国,仅靠库存解决人民粮食需求并不长久,也不明智。因此,温铁军呼吁应该关注三农。他强调,不要简单的看原来农业生产或者和农业直接相关的几个经济因素,而要更广泛的打开思路,多看...
2020 - 05 - 12
编者按“三农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三农问题”则是伴随1990年代激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挑战,进入新世纪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的“当代新乡村建设”,即为缓解“三农”困境的多种尝试之一。过去二十年来,秉承“维护民生、促进联合、提倡多元”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个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先导的、社会各个阶层自觉参与的、与基层农民及乡土文化结合的实践性的社会改良试验,已经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从新农村建设、记住乡愁到乡村振兴,从食品安全、文化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到国家安全,二十年来,乡建人的时代担当从没有停息;从乡村建设、城乡互助到国际交流,从社会公益到社会企业,从人才培养、农民合作、工友服务、生态农业(CSA)、乡土文化复兴、乡村建设研究到乡村综合发展,二十年来,乡建人的社会探索从没有止步。为了记录新时代乡建历史,铭记这大地上的行动故事,传播乡建精神与经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新时代乡建二十年(2001-2020)系列专题文章,欢迎关注、参与!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乡建的实践过程中间理论联系实际所形成的理论创新。这也跟我进入六十岁以后到七十岁之间不断的带领团队一起开展各种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这些创新性成果的归纳总结有关。我想把它归纳为五个方面的观点。同时在这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全的。但是,希望大家注意在我说观点之前先说一下我们团队的研究风格。我们一直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努力把这种文化精华贯穿到我们的行动和研究之中。首先是什么?中国人传统的思考不是一种和近代自然科学那么直接相关的、条分缕析的、解构的非常清楚的这样的研究。我们比较倾向于还是应该先有一个大的、总体性的认识。这其实就跟我们现在所强调的生态文明这个战略转型有关——当我们在21世纪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和资本化所带来的危机的时候,中国开始转向生态文明,...
2020 - 05 -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培养“一懂两爱人才(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这很让人感慨!因为,一方面这个能够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中与农民群众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乡村建设这些年培养的深入三农工作的优秀人才恰逢其时地应该成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就难免在颟顸腐朽的旧教育体制之中遭遇“合规”困境,也势必受制于愈益西化的学科教条和学阀排异;这些被貌似科学的形式主义维持着的制式教育体系因内含复杂利益机制而依然冠冕堂皇地横亘着!如此,乡村振兴前路也仍然会荆棘丛生……1、青年志愿者支农下乡的时代背景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得到直接通知参加了由总书记召开的三农问题座谈会,会上我向总书记当面汇报三农问题,要求中央把农业政策导向改为三农政策导向。当时我是参加中央三农工作座谈会中,算是最人微言轻的,但也是说话最直白、最没有任何顾忌的。当我把农村形势之所以很严峻,导致三农问题越来越恶化这个涉及方针路线的重大问题和盘托出的时候,中央领导表态是非常积极的,当时总书记说:“我会负责任的把你反映的问题提交到政治局讨论”。后来中央全面接受了我们自九十年代以来一向强调的三农问题的概念,这是三农问题作为国家战略重中之重的背景。自2004年始,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的“一号文件”,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原来在90年代初,有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时间,一直是按照西方的农业政策思想去强调农业问题。我们强调三农问题和有关部门强调农业问题,显然是不同的方向,或者说是不同的方针。我们对九十年代农业政策的批评,主要是“眼中有数,心中无人”。即使很被动地接受三农问题这个说法,但在他们那里还是坚持把农业排在第一位,农民排在最后。第一位的应该是农民,中国长期以来能够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主要是在农民组织化发展上。因为,...
2020 - 05 - 05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近期,部组织编写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现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今后,部将不定期向各地推荐成功案例,请你们组织市县积极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报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4月23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第一部分 总体情况优质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作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生态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其价值实现的路径主要有三种:市场路径,主要表现为通过市场配置和市场交易,实现可直接交易类生态产品的价值;政府路径,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政府与市场混合型路径,通过法律或政府行政管控、给予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交易主体,促进市场交易,进而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从国内外已有的实践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包括:(一)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该模式是针对生态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难以界定受益主体等特征,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
2020 - 05 - 01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各族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寄语,希望大家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关心,必将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同时对广大青少年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产生深远影响。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就一项教育内容专门发文,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020 - 04 - 25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作出具体规划,提出了五大支持政策和四大保障措施。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小编为您详细解读了此规划的要点。家庭农场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建设统一建设全国家庭农场名录数据库,不断完善数据库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经营人员、经营规模、经营品种、示范评定等基础信息,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家庭农场名录信息采集、典型监测、发展分析体系。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家庭农场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设小农户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机耕生产道路等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土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备的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自建或联合建设集中育秧、仓储、烘干、晾晒、保鲜库、冷链运输、农机棚库、畜禽养殖等农业设施。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工作。家庭农场能力提升支持家庭农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展产地初加工和主食加工,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引导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合作社,积极与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与销地农批市场、大型商超合作模式,保障生产与销售渠道高效对接。加强现代化新技术、新理念在家庭农场生产全过程的应用,鼓励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专门信贷产品,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对资信良好的发放信用贷款。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提升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县级以上示范社和联合社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烘干、初加工等设施,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国...
2020 - 04 - 25
作者:周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文刊发:《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4期一、引言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理论的经典路线常常不一致,以至于一直以来有各种类型的“中国之谜”命题,比较著名的有关于科技应用的李约瑟之谜、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韦伯疑问、关于“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的麦金农“中国货币化之谜”等。本文提出一个“中国农村金融之谜”,即为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金融迅速发展,而农村分享较少,农村基本金融服务依然缺乏?针对“农村金融之谜”,本文拓展新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使之包含非正式金融的社会金融,同时也评估1949年以来的发展策略和改革计划。实际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逻辑,持续受到国家行政、市场体系和农村社会三者之间不断演变的关系的塑造。具体来说,1949~1978年的改革,打破了几千年来农村社会自治和社会主导的逻辑,迅速建立起行政主导体系。由此,几乎将非正式金融一网打尽,建立起正式金融体系。1978年以来的改革,是渐进式、阶段性地打破行政垄断金融,更多发挥市场作用。“社会主导—行政主导—市场主导”三阶段的转换,可以说是中国农村金融70年翻天覆地之变的大体刻画。本文提出,即使中央政府有了极大的决心和承诺,市场导向的改革方案也难以实现政策目标,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不足以振兴乡村,解决农村金融难题。中国农村金融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分工合理的框架,以“政府—市场—社会”的大三角逻辑,来系统整合政策性、商业性和社会性金融,将两只手的舞蹈,转换为真正为农村社会机体服务的大三角组合。二、两层结构与行政捕获:1949~1978年作为一个数千年处于传统农业社会之中的国家,中国的农村金融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和农民动态关系的塑造。1949年后,农村社会自治体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的社会结构。这使得“国家...
455页次13/46首页上页...  89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