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实践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活动资讯
2017 - 12 - 03
“今天,我们必须买一件外衣和一双与之配套的鞋;明天,还得买一块手表和一条项链;后天,我们又必须在一所大公寓里安放一套沙发和一盏青铜灯;接着,我们还必须有地毯和丝绒长袍;然后是一座房子,几匹马和马车,若干油画和装饰品……”—— 列夫. 托尔斯泰(俄罗斯作家) 当大多数都说世界人口基数大是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最大原因,也有批判现代技术是“双刃剑”(见上一节),很少有人考虑到目前的消费是另一个症结,人们已经习惯被鼓励尽量购买物品,以为那是作为人天经地义的权力。不知什么时候读到一个外国学者写的一篇题为“人口和消费是两头大象(Popula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two elephants)”的文章,我如梦初醒,消费真是一个大问题。经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现在认为消费是比人口问题甚至更大得多的问题,因为人口是自然问题,长消由自然因素制约得更多,消费是社会问题,长消全看人类自己。遗憾的是,人类仍然在加速在消费主义的方向上一路疾行。吉林人民出版1997年出版的“绿色经典丛书”之一的艾伦.杜宁(Alan Durning)的《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How Much Is Enough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Future of the Earth)》一书(以下简称《多少算够?》,正是揭示消费及其主义是造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杜宁说:“消费主义真正的精神实质就是让人们把消费当作人生追求的终极意义,并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对人进行精神控制。”生活离不开消费,但消费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类还要满足其他精神上需要。然后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被无限鼓励,成为促进生产的动力。人类深陷消费泥潭不可自拔,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难题。《多少算够?》出版时的1992年,全世界存在3...
2017 - 11 - 25
“晏阳初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在北航艺术馆展出2017年1月3日,“晏阳初乡村建设的重庆乐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历史档案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展,揭示了一段尘封70年的乡村建设历史记忆,呈现一个真实的晏阳初华西教育实验区。本次展览由北航高研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人文学院晏阳初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璧山区档案馆共同主办。晏阳初,1890年10月出生,四川巴中人,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运动奠基人。1923年8月起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长。1926年至1936年,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939年,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来到重庆,希望能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农村复兴寻找到一条道路,“华西实验区”应运而生。1943年,在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上,与爱因斯坦、杜威、莱特、福特等人一起,荣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1950年后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在拉美、中美和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推行乡村改造工作。1985年8月,在阔别祖国45年之后,晏阳初应邀回国访问考察,受到邓颖超、万里、周谷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对其一生从事中国与世界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70多年前,以晏阳初先生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重庆周边的10县1局,以璧山为中心建立了“华西实验区”,开展了长达10年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华西实验区”被学术界誉为晏阳初在中国建立的最后一个“乡村建设实验基地”。与他的“定县实验”相比,“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思想更加系统和成熟、实验的内容与范围更加丰富和广泛,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海内外研究者关注。本次展览曾在台湾、北京等地的文化机构或高校进行过多次巡展。展览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逐梦乡建、矢志不渝——晏阳初的重...
2018 - 09 - 28
王新,人才计划13期学员,男,27岁,来自山东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曾经在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城里没有根,不想在城里被动参与各种利益斗争,想摆脱那种人与人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紧张利益关系,于是选择回到农村。在网上关注乡建内容,偶然看到人才计划招募,很好奇,便报名参加想试一试。我来自农村,但我发现自己不懂农村。对于农村的最初印象还是来自小时候的记忆,田间地头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吃窝头,啃咸菜,穿补丁衣服。长辈们总是在不停的教育,农村穷,没前途,一定要去城里混。小孩上学能往城里送,坚决不留在农村。当我今天回过头去看自己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感觉多数是成功学,数理化的逻辑思维用到成功学上,只要你满足怎样的条件,就可以获得某一个确定的结果。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会成功,诸如此类的话每天念叨着。走出学校去工作,瞬间感觉变了一个世界。勤奋努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改变,在城里的利益关系高度紧张,人际关系极为复杂,必须处处小心谨慎。作为一个无关系、无背景、无金钱的三无青年来说,在一个拼爹的时代里是那么的无力、无奈,在学校里学习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被现实击得粉碎。有一段时间自己整个人精神恍惚,如行尸走肉一般,心里总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面对着现实无法理解的各种问题,我开始读书,去网络上看大学的公开课,接触各种思潮,左中右派各种观点在我的大脑里激烈碰撞着。某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节温铁军老师的公开课,讲的是中国的三农与三治问题。第一遍看时感觉很新颖,又看了一遍,结合自己的经历,温铁军老师从思想层面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大量寻找和温铁军老师有关的文章、视频、书籍,似乎打开了一座新世界的大门。通过自我学习,我对农村开始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农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传统的乡土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是两个不相同的体系,单一化学科式是...
2018 - 08 - 23
通过让村民组织起来,在基层选举中体现自己意愿的尝试,杨云标明白,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共处,最大程度地实现多数人的民主,让农民活得有尊严有微笑,才是最终的目的。1998年,经过3年法律进修,杨云标从西安回到家乡安徽阜阳市南唐村。7年了,从一门心思把作恶的村干部拉下马到自己成为副村长;从愤怒维权,到组织成立合作社,帮农民低价购买化肥,尝试种植有机蔬菜;杨云标也从一个愤青般的热血青年进入了而立之年,开始变得沉稳而平和。他认识到,对抗是没有出路的;对抗不是目的,让弱势群体的意愿得以实现才是根本。维权的初衷已经遥远而模糊,但是一路走来,歪歪斜斜的脚印终于把他带入了更光明的所在。叫合作社也好,叫老年协会也行,这是一个一直没有被批准的没有确切称呼的组织,只是一些农户的自由联合,目前这个非正式组织已经从最初的30多户发展到166户,跨了几个村。杨云标是组织者。今年春天,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这个组织推动了一场特殊的乡村基层民主试验。杨云标开玩笑地说,以前的5届选举,说是民主选举,其实是官主选举。他认为,只有联合才能实现和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力。农村整体地位比较低,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农民太缺少渠道表达声音,农民被制度边缘化了,他们的利益也会被边缘化。杨云标就是要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识,让他们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换届选举前,杨云标和他的老年协会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同时办学习班,制作大量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的条幅,编排节目,寓教于乐。让村民们了解选举法到底是如何规定的,选出能真正带领老百姓干实事好事的人对每个村民都至关重要。选举是热闹而紧张的,老年协会的成员有人自发盯着票箱,防止有人做手脚,并在盯票过程中随时动员投票者按自己的意愿投票。盯票箱的王介成已年届70,乡干部问他:“老年人呀,你这么认真图啥呀?”他回答“虽然我年龄大了,活不了几年了,但我还有儿子还有孙子。我希望...
135页次24/34首页上页...  19202122232425262728...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