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国际比较
产品类别: 国际比较

萨米尔·阿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谱系、现状与未来

萨米尔·阿明在《每月评论》(2014年6月)上发表了题为《朝向社会主义的民众运动:统一性和差异性》。文中对当代世界中几股主要的激进左翼潮流谱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左翼统一行动的倡议。该文主要论点如下:

我们都明白,就这些运动所实行的策略来讲,很难划清有效和无效之间的界限,也很难判断策略的目的是否与实际情形相冲突。总的来说,许多运动都可以被称作“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movementstowardsocialism),这个词语是近几十年来一些南美国家(如智利、玻利维亚等)的政党发明的。这些南美政党放弃了传统共产党的目标(夺取并掌握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而代之以明显较为温和的目标,即耐心创建走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和政治条件。这种目标调整可以用两点概括,即民族化和国家计划。至于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使现代经济管理社会化,这些选择了“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的政党并没有给出界定。这些将自己刻画成社会主义者甚至共产主义者的组织和政党有一些声称是马克思的继承者,有一些甚至声称是苏联共产主义以及(或者)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者。

在现代世界的建构中,法国革命起到了中心作用。它界定了一套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按照今天的话,即团结),这套价值观将现代建立在根本性的矛盾之上。归根结底,这套价值观是资本主义能够接受但却无法实现的,如果要真正实现这些价值观,则需要更髙层次的社会文明。在这个意义上,法国革命远非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它随着雅各宾派的上台提出了超越资产阶级革命的诉求。在这套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激励下,美国也提出了革命口号:自由和私有财产。这两者一起界定了“自由企业精神”,除了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之外,他们不承认任何超越该原则的平等诉求。自由和私有财产二者结合起来让不平等成为合法:不平等似乎成为个人才能和勤奋的结果。他们让人忽略团结的美德,而只承认相反的一面,即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究其本质,自由和平等是彼此冲突的两种价值观,只有资产阶级财产被压制的时候,这两种价值观才能和解。

法国革命即使在其最激进的雅各宾阶段,也没有压制资产阶级财产,而是仍旧保护私有产权,视之为神圣不可侵犯,并认为这种产权可以通过家庭小农场和手工企业的方式进行普及。它还不能理解资本主义会怎样发展,会如何强调现代资本主义财产的集中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个被理解为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文明阶段,正是在逐渐认识到“自由、平等、团结”这些口号的真正含义的过程中被提炼出来的,它要求以工人集体财产权代替少数资产阶级私有制的财产形式。

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谱系

现代人民发起斗争运动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带来的挑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工人的剥削。这些运动有些是自发的,有些则是受到社会主义团体的推动而发起的。这些运动在工业革命的欧洲出现甚早,尤其是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稍后也在德国、欧洲其他地方以及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出现。它们在整个19世纪持续扩展,并在20世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革命的或改良的。还有其他一些运动爆发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边缘地区,比如那些作为服从资本主义统治中心的积累需求而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展,世界也呈两极化的发展态势,即控制中心和被控制的边缘地带,两者之间呈现非对称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对称因资本主义的制度逻辑而逐步恶化。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构成一个事实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反抗既定资本主义体制的斗争通常都是反抗帝国主义的,运动主体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复制、赶上”富裕的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然而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在诞生之初就受困于一种依附关系(他们本质上就是“买办”该称呼最早是中国共产主义者提出的),因此他们不能重塑自身,使自己成为可以担负起真正资产阶级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按照第三国际共产主义的话来说,就是“反封建”。这种由自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政党领导,由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社会联盟所执行的反帝国主义战争,常常可能成为反资本主义的战争。为此,这些民族和国家的解放运动也常常超越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的目标,可以被算作是“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

我们需要研究“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的三种谱系:第一种是在资本主义中心发起并扩散的,第二种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半边缘地带发起的,第三种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真正边缘地带发起的。这三种运动从未标榜自己是“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但是它们中有些可能会成为这种运动。

1.世界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谱系

在19世纪,法国比欧美更早产生了废除资本主义而代之以社会主义社会组织的新观念。执行这种进步观念的人来自雅各宾派的继承者,他们的理论也为法国革命工联主义者所信奉。在这些最初的理论者看来,自治生产合作制能够为财产社会化提供制度和法律框架。

在整个战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事实上成为不用花钱的物资。因此,在帝国主义的中心地带,对于1975年开始的资本主义反击、快速发展期的终结以及工人获益的结束,工人阶级没有给出有力的抵抗。同样,对于前第二国际各党和工会仍然奉行的修正主义路线也没有任何抵抗。因此,这些党和工会之后就仅仅是社会-自由主义的了。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达成“共识”的社会接受了“永远的资本主义”、去政治化,代替工人/市民的是一群旁观者和消费大众。

然而,在帝国主义中心地带,资本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消失并非如人们所相信或假装相信的那样不可改变,伴随着资本统治而来的反抗斗争的再度兴起,预示着社会主义运动可能会再度崛起。

2.世界资本主义半边缘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列宁主义谱系)

苏联社会由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该国客观条件的限制,它的落后及其具有的半边缘性资本主义性质,迫使它不得不将“建设社会主义”降格为建设国家社会主义。当然,国家社会主义有别于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如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仍然是服务于垄断资本的体制,而国家社会主义则具有两点非常不同的本质:

一是它至少能通过大胆的社会政策让自己合法化,是工人权力的代表;二是它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保持相独立的关系。这种国家社会主义充满了逐渐向社会主义进化的可能,但它也具有很大的僵化风险,最后可能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复辟而向右转,正如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治下的苏联所发生的。如果是托洛茨基,那么历史会向好的那面发展吗?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这也是第四国际(实际上只是第三国际的第二版)一直不过是一群演说者在那不停唠叨列宁主义的原则,却不能超越这些原则的原因。斯大林以及后斯大林体制甚至从未尝试超越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分层化和中央计划)阶段。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却做出了这种尝试,但是遭到了莫斯科的排斥。这种排斥不是偶然,就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水平来看,第三国际当时已经逐渐将社会主义运动的所有战略服从于苏联的策略需求,而后者只关心抵制资本主义的包围需要什么。万隆时期形成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要求放弃任何战略,只服从手段。现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边缘地区,只能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来提出一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运动概念,不是与列宁主义的传统决裂,而只是超越它。这就构成了另一种社会主义运动的谱系。

3.世界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谱系

回望过去,万隆时期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开始的时期,他们本来充满了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机会,但是结果呢?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的确,在先进的民众运动扩展的某个时刻,社会主义运动似乎成为可能。比如,也门和苏丹就曾经是这样。在非洲,许多组织和领导了民族解放的执政党都自称是社会主义的,有的甚至自称是马列主义的,这种宣称并非为了蛊惑人心,它表达了进步团体的目标和其群众基础。然而这些执政党都强调“人民的统一”,却否定了社会利益的差异性。

不善于处理这种矛盾关系导致这些政党止步不前,丧失合法性,并最终回到当代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羊圈中。在狂躁的历史中,这些自称为马列主义的政党没能使运动朝向社会主义发展。最主要是因为他们坚持国际共产主义内的莫斯科阵营:他们投身莫斯科所倡导的“非资本主义路线”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结果,这些党最终只成为整体右倾的权力体系中的左翼而已。就印度来说,前印度共产党的分裂、与国会结盟、组建以毛主义为指导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也没能带来质的飞跃,没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印度版。印度共产党的失败有多种原因,比如种姓制度的神圣性以及印度民族的多样性。但是印度共产党在西孟加拉和喀拉拉邦都已经通过选举进入了政府,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却没能将印度联邦的力量对比扭转为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发展。它没能超越业已取得的成绩,而是逐渐被体制所“吸收”。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失败了,这个党分裂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行动却在尼泊尔取得了一些成果,并粗略地勾勒了一场可能的社会主义运动。

承认差异,统一行动

按照资本积累的逻辑,很容易将社会结构简单化,关于这一点有几个错误观念:一是认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对抗会消除其他社会力量的政治表达,二是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会成为具有微小内部差异的同类阵营,三是认为资本的全球扩展会使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社会结构趋于相似。

过去30年来,在新自由主义的“欺骗”下,垄断资本主义以这种方式在全球传播:(1)普遍但是呈碎片化的无产阶级化;(2)在中心和边缘都处处实行压制,削减各种独立于垄断之外的经济行为;(3)以抽象的资本统治形式替代以前的资本主义组织。从此以后,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一个由金融寡头雇佣、持有高额薪水的雇佣工人组成的阶级。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对的社会稳定,反而导致社会退步,引发大众反抗。它也没能带来新的中心、边缘关系的相对稳定,相反它导致对抗和冲突升级。以美、日、欧三巨头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中心不再能维持它们对全球的统治,只能对全球强化军事控制。面对华盛顿及其同盟的地缘战略部署,新兴国家和民族也通过伸张主权施以抵抗,从而导致南北冲突升级。而在边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与缺乏民族和民众合法性的国家权力机构结盟,进而控制这些国家,这又是导致各民族抵抗的另一原因。

在我们面前,普遍化的垄断资本主义正以多种形式内爆,一个新的革命时期正在展开。我们该如何行动才能将可能变成现实,以推进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呢?回答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再次反思这个关系:行动上的战略统一和参与运动的各民族在社会、政治构成上的差异。在过去,只要对统一、差异这对辩证矛盾关系做出具体的回应,社会主义革命就会有所前进。解决这两者并不是要求否定其中一个,而是要将两者的对立转化为互补。成功处理这两者关系的案例有1917年的俄国革命,列宁向参与暴动的各派民众提出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和平和土地,从而将各股势力统一起来。

而在中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通过联合贫农重振中国共产党,从而有了1949年的胜利。俄中两个案例都是对挑战做出具体的回应,抓住了关键性差异。解决这种矛盾不存在统一的公式,当代各国的关键性差异也各不相同。对处理这种矛盾关系,在此总结两点提议:(1)在帝国主义中心,激进左翼必须勇于提出将垄断性财产通过民族化、国有化充公,同时制定措施将这些财产的管理民主化、社会化。这就要在每个阶段找出共同的阶段性目标,从而构建统一行动;(2)在边缘地带,激进左翼必须能认清组成社会联盟的不同成分,为此它首先必须知道这个联盟的共同阶段性目标。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社会主义运动才能稳步、渐进地改变现有社会。


文章出处:“盗火”微信公众号;本文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0期,译者朱美荣。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30619020&ver=1&signature=D0A-HflKi*SgAG0s-F5fyBlAei4Asq63QQc74NfB6r2Pn1FQIAmCHxKku-LmdBQV9cIdQHnl0vUjTh9OyC2k3yTzIegd82QND3uOk2*PXRyOYdYf1XOr5o0gthk3tZwxMsj4pfZfK14Nd-JyFnuqRQ==


相关产品 / Products More
  • 发布时间: 2020 - 08 - 02
    2020年7月23日,温铁军教授在第七届南南论坛延伸活动上,直播讲述了“新冷战的前世今生”。以下内容为文字实录。新冷战的前世今生温铁军主持人严晓辉: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温老师、健芝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严晓辉,在全球大学和国仁乡建工作,很荣幸主持今晚的活动。这里是南南论坛的Zoom会议室,我们同步转播到B站,非常感谢各位师友和网友的支持。第七届南南论坛从7月8至17日成功举办,为了呼应参与者的要求,我们继续推出南南论坛的延伸活动,温老师的讲座是第一场,后边会继续推出新的系列讲座;下周四的同样时间,我们还有戴锦华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世界电影课,并且也会做成一个系列;同时我们正在邀请南南论坛的其他讲者,继续参与到我们的延伸活动当中。下周我们也将邀请论坛的所有参会者对论坛活动进行回顾和讨论,也欢迎大家提出感兴趣的议题,我们将尝试邀请相关的老师,继续和大家交流。今天晚上的讲座题目是:“新冷战的前世今生”,这是温老师专门为延伸活动准备的新题目,也是温老师科研团队的最新的研究议题之一,此前我们发布了讲座预告,摘录了一些基本观点,希望对大家听讲座有帮助。对很多人来说,冷战只是一段历史,似乎与当下没有关系,也有人会认为这些只是国际政治议题,和日常生活没有关系。但其实,认识历史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的世界,全部是由我们的历史所塑造的。历史呢,又不只是简单的客观事实,如何看历史,也由我们的看法所决定;同一个事...
  • 发布时间: 2020 - 05 - 21
    凤凰网财经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以“全球经济与决策选择”为主题的“2020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为期7天的超级财经周里,嘉宾们观点犀利,金句频出。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全球粮食贸易问题、国内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问题都出现新挑战。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粮食和农业问题?如何以疫情为契机带动农业转型与乡村振兴?在5月13日的“2020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上,著名“三农问题“专家、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分析了疫情影响下的三农形势,他提到2008年发生华尔街金融海啸时,全球曾经出现了38个饥饿国家,而今年的形势更值得关注。温铁军分析,因为和粮食有关的供应链即物流,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过去能够通过调存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今年这种形势之下物流或供应链的断裂,会导致对粮食调运的不利影响。此外温铁军表示,供应链断裂本身还造成一个严重影响。由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化学化程度高,石油农业已成既成事实。因此当供应链发生断裂的时候,以过度依赖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来维持农业产量的生产方式会受到较大冲击。“从三农的形势来说,第一大值得关注的就是疫情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温铁军说...
  • 发布时间: 2020 - 04 - 06
    印度著名左翼作家、知识分子阿兰达蒂·罗伊近日在《金融时报》上刊出《“大流行”是一个传送门》一文。在文中,作为印度知识分子,罗伊分析了“大流行”对印度的威胁,为它产生的次生灾难做了时间线的梳理和在场的报道式分析。此外,作为全球左翼知识分子的一员,她也分析了大瘟疫所揭露出的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并提醒我们,不要渴望回到“正常”,没有什么比回到“正常”更糟糕的了,我们需要把这场瘟疫看作一个传送门,从这里开始想象和抵达一个新的世界。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澎湃新闻·思想市场》经罗伊授权翻译刊发,以飨中文读者。阿兰达蒂·罗伊,印度作家、社会活动家、左翼知识分子,著有《微物之神》、《极乐之邦》文|阿兰达蒂·罗伊译|伍勤谁还能继续用“病毒式传播”(gone viral)这个用语而不打个寒战?谁还能在看到任何东西时——门把手、纸板盒、一包青菜——不去想象它可能附着着那些看不到的,不死却没有生命的,带着吸盘的斑点,随时等待着吸附到我们的肺部?谁还能想象不带恐惧地亲吻一个陌生人,跳上一辆公交车,或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谁还能想象享受那些普通的乐子而不去评估其风险?我们中的谁在现在没变成一个侃侃而谈的流行病学家、病毒学家、统计学家或预言家?又有哪一个科学家或医生没在暗自向上苍祈祷奇迹发生?哪一个神甫没有(至少是偷偷的)向科学俯首称臣?甚至在病毒正大肆扩散的同时,谁又能不被城...
  • 发布时间: 2020 - 01 - 07
    摘 要:本文从历史个体的角度出发, 对日本农业协同组合 (以下简称农协) 在历史上存在的意义以及使其发生演变的条件做出具体分析, 建构农协理性的分析框架, 诠释农协理性的两个属性——基层横向综合农协的合作属性与纵向联合会的垄断属性的内涵与关联。此外, 通过农协20世纪60年代至2000年前后的具体数据得出:在内外部经济变化的过程中, 日本农协以系统综合性事业经营的替代方式, 继承与强化了原本基于东亚社会农户理性与村社理性的内部化处置外部性风险的机制, 其不单是合作经济组织, 同时也是在整个农村地域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社会政治等综合性的垄断组织。关键词:农协理性; 合作属性; 垄断属性; 内部化;作者简介:侯宏伟, 副教授, 研究方向:农民组织化、农村发展;E-mail:houhongwei@htu.edu.cn;       温铁军, 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农业比较, E-mail:wentj@ruc.edu.cn。;收稿日期:2019-06-13基金:河南省财政专项课题 (豫财科[2017]188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6BJY099);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 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16XNLG06);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课题 (qd16138);1 问题...
  • 发布时间: 2019 - 09 - 19
    主讲嘉宾:温铁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先后在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从事政策研究;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 关于中美贸易战,我们不能被网络上热议的标题党所蛊惑,越是情绪化的讨论越容易引起许多分歧。在贸易战这个角度上,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外资占中国产业的高比例的控股权。实际上,贸易战并不仅仅打疼了我们,也打疼了外资。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谈到阿根廷会议的时候,美方突然加码,且我们原来要求他改变的那些对中国侮辱性的话语,比如你们偷窃知识产权,他仍然坚持写进去;要求你写明已经连续发生空难的波音737max要买多少架;要求所谓治外法权,美国不仅要监督,还要派人来你这监督,这是殖民地时期的东西,所以哪个领导敢签这协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几乎让无可让。所以你看我们这次反制裁之后,波音737max我们不仅不买了,你还得给我退了。当前,学界已有基本共识: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从中方的角度看,经过特别漫长的斗争,特别是流血牺牲的斗争才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国家主权,在主权问题上没有让步余地。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直接面对后贸易战时代的来临。但中美如此深刻的矛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从中国...
  •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6
    5月出发前,查以色列的天气,似乎并不算太炎热。但当我们真正置身其中时,车外动辄50摄氏度的高温让我们不禁好奇:以色列,怎么能在如此干旱和炽热的自然环境中,成为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输出国?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从自然资源、农业技术、公众教育、农村发展以及共同体的营造等几个方面,观察这个死海之畔的国度如何理解和实践农业和食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在死海边找到活水,也希望和国内的读者探讨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1、活水、死海和盐碱地探寻以色列的水源,必须先来到位于以色列最北部的黑门山(Mount Hermon)。山脚下,肥沃的良田,以及大型的灌溉设备,跃然眼前。〇五月的黑门山,山顶还有积雪,山脚下,第一季的麦子已经被大型农机收割完毕,肥沃的土地,在等待第二季的耕作再驱车半个小时,就能来到边境的但城(Tel Dan)自然遗产国家公园,这里有以色列最大的瀑布。在茂密的树林里上溯瀑布的源头,一路上奔涌的山泉水由黑门山的积雪融化所形成。冰凉而清澈的山泉,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水源,能够滋养一方土地。正是它们,让山脚下那一片现代化农业景观应运而生。〇黑门山的冰泉水活泼热烈,沿途滋润了无数生命继续向南驶去,来到碧波荡漾的加利利湖畔。这里是中东最重要的淡水湖之一,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它养育着湖畔的人民,让他们能够在数千年前,就在此栖息繁衍。同时,加利利的透彻湖水,塑造了诸多重要的文明形态,诞生了一系列“神迹”。我们追...
换一组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