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 是否有一种东西叫做中国的核心价值?中国文化的自我批判是中国千百年来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把这种意识重新变成一种生产性、建构性的力量?重新使得中国道路成为全球化的“另类出路”?
1989年发生了一连串国际事件,一个曾经叫做“苏联”的大国从地图上永远地消失了。一夜之间西方不战而胜,东方世界不战而败。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大帝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终结,冷战时期结束。人类由此进入“后冷战”年代。此前,西方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最多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也没敢预言社会主义阵营会一夜之间在地球上崩解。也许,我们需要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才能理解苏联解体对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意义。
大概每一个讨论“后冷战”的人们都会告诉你, 这个英文单词是“post-coldwar”而不是“after- coldwar”,“post-coldwar”强调的不是“冷战之后”, 而是冷战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结束之后,冷战结构、思维、沉重的历史债务及其遗产在当今时代的延续。今天,如果要以个人身份直面今日世界,我会试图用一个语言游戏来进行描述,用它来传递我对今日世界的进一步思考,这个词就是“after-post-coldwar(后冷战之后)”。
几个事实将我们带到了“后冷战之后”年代。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9·11”事件已经变成遥远的记忆。我还记得,那天傍晚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给我打电话,打开电视之后我看见第一架飞机已经撞上了双子楼,看到了倒塌的大楼,绝望的人群。“9·11”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国际政治变局,引发了文明冲突论,引发了全世界以反恐为名的神圣联盟,引发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伊拉克战争所引发的当今热点话题“维基解密”,其中所提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令我们不禁追问,伊拉克战争究竟是以终结恐怖为目的的有效行动,还是一个堂皇的公然的借口?
最悲观的西方学者也没有预言到2008年将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当金融海啸以华尔街为中心迸发的时候,全世界被迅速拖进了这个巨大的泥沼当中,今天还在依次下落。
这一系列的变局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冷战终结之后,我们曾经认为这个世界进入一极化世界,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一极化世界霸主。从“9·11”恐怖袭击引发的一系列反恐战争,到金融危机这一经济事实在美国金融心脏爆发,对美国一极化世界霸主形成了致命打击和强力削弱,同时也撼动了人们对民主、自由世界的信念和想象。
随着金融海啸在全球爆发,另外一个完全未曾预见的事实浮现出来了,中国因为介入全球经济的程度还不够高,突然显现出价值洼地的角色,呈现出“中国崛起”的姿态。
“9·11”事件爆发一个月后我曾到过美国,对当时的紧张局面记忆犹新。十年后,当我再次来到美国,我尽可能和这里的人们闲谈、访谈。在一次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会议上,有60%的学者都在谈“中国崛起”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债主地位。我当时提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中国庞大的实物经济体系所创造的财富必须转化成为美国的联邦债券?什么时候中国必须供奉社会财富来为美国股票市场增值的过程转化成了中国作为美国债主的角色?中国股市从1000多点攀升到6400多点,又从4000多点一跤跌到1600点,在这中间几十亿人民币蒸发了,而我们曾担心的中国股民骚乱丝毫没有出现。何为资本?何为价值?”
在访问一位华纳公司副总裁和兰德公司高级咨询员的时候,他们也不断提到“中国崛起”。同时,他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到,面临中国崛起,他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重新思考美国的核心价值。
这次美国之行,我不期然地发现一个事实:美国比中国更相信“中国崛起”,“中国崛起”成为对美国整体性的真切存在。面对中国在金融海啸中显现出高度崛起的姿态,当我听到美国人正在反思美国核心价值的时候,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是否有一种东西叫做中国的核心价值?中国文化的自我批判是中国千百年来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把这种意识重新变成一种生产性、建构性的力量?重新使得中国道路成为全球化中的“另类出路”?历史契机已经出现, 但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我们的自觉?
文章出处:中国知网
文章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1&filename=ZGBD201103046&v=MjMwOTQ3blZiekFQeXJKYXJHNEg5RE1ySTlCWW9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S2ZZT1pzR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