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十年,20 世纪似已负载着沉重的记忆,渐行渐远。犹如一处悄然远去、已遭漠视的背影。不同于 19 世纪,这一世纪的终了甚至无奠予世纪末的颓废与奢华,相反,负载着诸多轻盈的期盼与畅想。的确,我们并非在 1999 或 2000 年送别 20 世纪,这一炽热的世纪早已在其 80 年代的终结时分落下了帷幕。
短暂的世纪?或“极端的年代”?或如《魔鬼代言人》一片中阿尔·帕西诺以他特有的恣肆,酣畅着魔鬼撒旦的宣言:“20 世纪是我的世纪”?或者如 30 余年前的瑞士电影《2000 年,约纳森将满 21 岁》的片头题记:20 世纪的所有预言,都是关于革命的预言;20 世纪的全部记忆,都是革命遭到失败的记忆?
全球化的新世纪创造着“新”的时间:一个永远封闭的现在时,萦绕着纤巧、温馨的怀旧。于是,历史丧失了其纵深,20 世纪 80 年代,启动全球化进程、终结冷战的时刻,成为新一代历史地平线的尽头。20 世纪历史的记忆因而碎裂纷扬。如同历史始终是“胜利者的清单”,可言说的,必定不是关于失败的记忆。20 世纪的诸多热战——尤其两次世界大战,似乎无从回避,也无需讳言,但覆盖了 20 世纪后半叶的、最重要的历史事实与记忆:冷战,却遍遭冷遇,似一个必须放逐的邪恶幽灵,一处需以帷幕遮挡的狰狞废墟。
当历史的言说首先启动了遗忘而非记忆的机器,一点历史的回顾似成必然:
先是彼时的英国首相的富尔敦演说,亦称“冷战宣言”。1946 年,人类战胜法西斯的狂欢庆典后不足一年,3 月 5 日,丘吉尔在其富尔敦演说中称“一个苏联的势力范围”正在形成,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共产主义的第五纵队”,“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缓缓落下,将欧洲一分为二”。这一宣言将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全球冷战正式揭幕。远大于丘吉尔的欧洲关注,被“一分为二”远不仅是欧洲,而是整个世界。所谓“沿易北河并流经柏林,经朝鲜的 38 度线(南北朝鲜分界线)和越南的 17 度线(南北越分界线),沿着中国海岸的金门和马祖;以及土耳其到巴基斯坦的较为脆弱的‘北层地带’”的冷战分界线,分割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生死对峙。在两大阵营的对峙角逐之间,人类坐在一处随时喷发、将全人类、乃至地球生命彻底毁灭的超级活火山之上。
与此伴生的,则是黑白判然、绝不容情的冷战思维、或曰冷战逻辑: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有一个军事和宗教的集团,它严格采取以下原则:不赞成我的人就是我的反对者。面对这样的集团,唯一值得尊敬的态度,就是完全赞同或彻底否决, 没有中间选择。”
也是在这酷烈、铁血的氛围间,电影,这一 20 世纪最伟大的视觉艺术、也是超巨型的娱乐工业,成为参与冷战的工具、对抗冷战的言说与关于冷战的别样记忆。这里再度显影了电影的悖论:电影,工业时代发明出的、最伟大的目击者与见证人,人类古老的“木乃伊情结”的平复和满足, 同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谎言家、最厚颜的造假者。冷战年代的电影、关于冷战的电影,便往复于这巨大的怪圈之中。
通过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可以在遗忘的氤氲间揭开冷战记忆的一角,王炎《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一书正是如此。在电影光影间的穿行,同时成为对历史的再质询与对昨日的钩玄。
冷战历史在新世纪的喧嚣间遭掩埋。后冷战(post-Cold War)一词, 尽管加了有趣的前缀,仍鲜获提及。仍想赘言:post 不是 after,此后非彼后。可以说,全球化/ 后冷战的世界,仍是某种意义的冷战的申延,尽管柏林墙——冷战的地标已然倒塌,冷战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继续,冷战逻辑的幽灵仍盈盈笼罩着思想的天空。惟一的变化,是胜利者一方拥有的绝对的言说与阐释的权力。记忆对抗遗忘,当你阅读并分享之时,或许同时掀开了历史与岁月的暮霭。
从前,人类陷入了一场无声的战争,叫冷战。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
文章链接: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filename=YSPL201006018&dbname=CJFD2010&dbcode=CJFQ&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WI3Nk4yWW9oYlgxdE9JZ000RUpsZ3Qr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jQyMTExVDNxVHJXTTFGckNVUkxLZllPWnNGeTdtVTdyT1BEN2JZckc0SDlITXFZOUViSVI4ZVgxTHV4WVM3R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