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时代转型方向,校准组织发展路径
——欢迎品读温铁军教授演讲。
我们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告别“三旧”,拥抱“三新”,超越百年的工业化追求,建设生态文明,促使我们从“以资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整个社会面临从工业化时代向生态化时代转型。
新旧交替带来巨大的转型挑战,但机遇就蕴含在挑战中。如何应对转型挑战,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提出,回归人的多元性,充分认识和把握生态化时代的多元特征,是顺利转型的前提。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乡村产业兴旺要求乡村设计超越工业化的技术思路,转向生态化的整全设计。
生态化转型要求各行各业转变认知,教育理念转变又是认知转变的基础。我们的教育需要超越工业化时代的制式教育,向“元教育”回归,向“三新教育”转变。认识新阶段,明晰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新时代呼唤我们走出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旧框架,致力于知识创新,成为适应新时代的知识生产者。
本周,友成君邀请您共同学习温铁军教授在2021年8月应邀在海口经济学院所做的演讲,帮您加深理解“三新”理论,顺应时代大趋势,应对挑战、顺利转型。
本文根据友成君学习温铁军教授演讲的笔记整理,视频来源:国仁乡建,谨致谢忱。观点属于温铁军教授,供您参考。
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出意外地包括“躺平”。“躺平”成了年轻人的一种姿态,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在习惯崇尚奋斗进取的“前浪”眼里,躺平是缺乏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但也有人在考察大变局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后,对“躺平”的年轻人有不同的理解,认为他们是试图“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貌似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对诸般社会现象都有深刻洞见和独到见解的温铁军教授对年轻人“躺平”这一姿态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我们以前的教育之所以需要改进,因为它是符合上一个时代,就是工业化时代和城市化时代。在卓别林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工人被训练成必须跟机器配合。工业时代要求的知识体系是“制式教育”,把人在自然社会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其他“元”(因素)砍掉,把你变成一个能够符合工业资本要求的人力资本,变成一个螺丝钉。
1840年我们被打了以后,大家一直认为我们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得把船坚炮利这套东西学过来,所以中国人奋斗100多年,终于算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了。你要形成这套工业化,就得把过去的很多东西放弃,把人的多元因素放弃。
制式教育是服务于工业化的工具,把人从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人从自然状态的人改造为资本状态的人。
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娃娃们反感这个教育?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要躺平?我说我不怪年轻人躺平, 因为他实际上是被一元的、为工业社会、城市社会服务的一个工具化教育在改造着,当然他会反抗,他不愿意被改造,因为他是人,作为一个自然的人,他是多元的。
元宇宙,就是当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走到“去工业化”,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人在现实社会不能满足(他本具的多元性),他用虚拟空间、虚拟社会去形成某种满足。于是有相当一批人他在虚拟空间、虚拟社会中是活跃的,而在现实社会中他躺倒了。
什么叫元宇宙?什么叫元教育?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本来就是多元的,是多因素的,而不可以被修理成单一的零部件。
目前整个教育体制结构还没改成元教育的,还是学科化教育、制式教育为主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考试?是因为题库出题是按照(结构性的)学科规范来的,它不是按照生态化的多样性。学生自己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之中,他却得按照你这套单一学科制去考,他们有点逆反,那不也是正常的吗?
温老师指出,“三新”针对的是“三旧”,旧阶段形成了一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旧格局:所谓积极融入全球化发展,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增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的悖论”,我们现在正在被这样一种悖论所害。
如何打破这种悖论?
在以资本为中心的旧阶段,各地干部们招商引资,打造亲商环境,打出口号:“投资者是本地的主人”(温老师提问:那么请问劳动者是不是本地的主人?)
一个沉痛的事实是:如果资本进来,他对资源环境要有一定的破坏,你要还是不要?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国家都是要的。
发达国家因市民追求资源环境条件不能破坏,于是他们把破坏资源环境、对劳动者不利的制造业全都转到了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导致我国国内的社会矛盾、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反而照搬了西方的教科书,然后跟着西方人一起去批判自己的问题,你就批错了。
是你(西方)转嫁给我的,然后你站在一个道德高地上反过来批我。我如果不接你这套,我GDP没有增长,我接你这套,我就得挨批,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悖论。
为什么有一些年轻人开始不爱跟着这套悖论走?因为大家都感觉到我们现在正在被这样一种悖论所害。
现在全球资本过剩,我们也是严重过剩国家,我们还能继续亲资本吗?不能。新阶段,我们改为什么新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现在中央的政策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
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时代变化,从原来的工业化时代转向生态化时代,这个转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转型困境。比如现在我们要走生态化设计路线,但生态化设计面临没有研究建设经费的困境;我们先要有一个转型的认识,而目前整个教育体系还是工业化时代制式教育为主的模式——如何走出转型困境?这是温老师提给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方向,而温老师在其后的论述中,提出了新思路。
去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了“三新”。今年(2021年)一月份习总书记在对党的高级干部做五中全会精神辅导的时候,特别强调“三新”。我们现在要讲元教育,要把元宇宙引入我们的教育,也得讲什么是三新。
三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我们明确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应对全球化挑战,要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这和过去把“积极加入全球化,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主要方向,就有了重大的改变。
以海南为例:我们过去的发展方式是热作农业,利用热带的时空差别,服务于大陆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市场,收益比大陆一般农业收益要高,因此形成了长期以来海南典型的一产化农业。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老路走,海南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就很困难。乡村地区要求什么?生态化;海南发展乡村振兴所要求的改造什么?重归生态化。
我们过去的设计是服务于工业化时代的资本扩张。工业化要求集约,集约要求城市化,我们把工业产业集群放在城市带上,搞的是半小时圈、一小时圈等等,这些东西客观上就对设计提出要求。我们看到城市就千城一面,这不能怪设计本身。
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过去的方式,你走不下去了。今后生态化时代的设计是什么样?生态化设计要改成以生态为中心,体现多元性和整体性。
乡村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但是从现状来看,农业工厂、人工景区、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等,大部分是严重不景气的,根据温老师的调查,有90%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什么?
温老师认为,除了设计理念的冲突之外,还有大量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矛盾,用我们现在所学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去做的乡村设计,绝大部分不成功。如果我们对设计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方式,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失败,也就意味着创新直接变成了成本。
生态化多样性,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多元教育、虚拟和现实之间的有机结合,它本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表达。
生态化设计,尽管你没有像过去一样有大资本支持你,给你很高的项目经费,但是我们每个人,当你真的去进入到元宇宙的新时代的时候,你如何构建一个可以和你想象的虚拟空间结合为一体现实虚拟结合的元宇宙,这是你自己做人的自觉。
生态化时代,在设计师的视野空间里,应该是把什么当成是我们的设计要素?
山水田林湖草这些生态资源是我们欠发达地区致富的资源和依据。生态空间是一个巨大的、整体的、系统的资源。我们过去在城市搞房地产,你是对一个单个的、系统性比较弱的课题在做设计;而在乡村做设计一定是要考虑整体的空间生态资源,它一定是一个全地域的整全设计(这个理念来自海口经济学院雅和人居设计研究院常镪院长) 。
“整全设计”不可以是简单地从某一个投资人的需求出发,一定是服务于空间生态资源的条件。所以讲生态化转型对设计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对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也是一个重大挑战。
在新阶段,新的发展理念造就的时代大趋势下,我们的教育体系如何适应时代,做出相应的调整?温老师提出,调整的方向是转向“三新教育”,我们高校的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老师,要致力于知识创新。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一个中国发展战略出现根本性转变的大时代。各地的教育,这种非元教育的结构主义教育体系,还继续告诉大家必须亲资本才能发展,你就跟现在的大趋势发生矛盾。我们的教育要转向三新教育,以三新作为指导思想来改变我们的教育体系。
我多年以前跟学生讲(那时候还没有眼镜,没有AR),我就跟大家说,闭上眼睛你想想你前面那些板块(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你怎么把它切分了以后,把你要用的部分拿出来,重新拼成一个板块——这不就是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的对接吗?
元宇宙无外乎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把虚拟空间、把你所熟悉的场景转化成你的现实空间。最为机械的转化就是所谓的人脑工程:植入芯片;但如果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难道不比直接植入芯片要更丰富多彩吗?
怎么让学生有兴趣、不厌学?你得把新的东西装进来。在这儿有睡觉的吗?有看手机的吗?为什么没有?因为知识是新的,我们在创新。接下来就得问你们这些老师,凭什么让我一个70岁的老先生创新,你们干嘛呢?(温老师笑道)这个不是批评,是激励。
温老师以海南乡村设计为例,提出,乡村的农业本来就是一个生命产业,应该让生命回归生命。而当我们用“整全设计”发掘出生命产业中的多元化要素,我们也会吸引到新的投资主体。
我提出过“农业六产化”的概念,在一、二、三产业之后,是生命产业(四产)、自然教育(五产)、历史传承(六产)。
我们把生命产业定义为第四产业,包括很多领域。比如康养,避暑养生、避寒养生;寿养,老年人要长寿,会有各种相关服务;还有医养,比如不同的生命条件之下,中草药能够发挥的药效是不一样的,这些很难被一般市场定价。
不同的地区,它的自然空间、地理环境、气候,各种自然条件,要形成不同的、多元的生命产业的客观条件。海南要从原来的农业岛向生命产业的自由岛转型,把我们的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作为本底,用“整全设计”把它设计成一个体系,然后把这个体系能够提供的生命产业的各种因素推介给这个世界,那你就会有新的投资主体。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制度障碍,是我们自己内部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客观上形成了内部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演化出的主要矛盾和西方人对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用西方教科书的理论,我们搞不懂中国。我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村中的普通小农,三者的激励是不相容的,其利益结构是差异化的,所谓“三元悖论”,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激励相容,当三者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时候,我们的生态化转型以及为生态化转型提供的设计服务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整全设计是指在做设计时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投资人的需求出发,不是对一个单一的、系统性比较弱的课题做设计,而是从经济、生态、文化、社群四个维度的整全发展出发,充分考虑整体的空间生态资源,服务于空间生态资源的条件的全地域的顶层设计。
整全设计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性、本地化解决方案。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整全可持续性是其核心的判定准则。
整全设计与生态村的兴起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作为人类理念社区发展的最新形态,生态村是一种融合了生态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整体可持续社区。生态村的成功发展并不能单纯依靠生态技术的运用或是自给自足的地域产业,而是应该将其视作一个整体系统,在经济、生态、社会等全方面地整体设计。
激励相容理论(Incentive Compatibility,简写为IC),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维茨创立的,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组织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激励相容理论在企业、军队和国家政策制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比如,过去在单一目标下促进经济增长,做大GDP蛋糕,这种激励机制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到了新发展阶段,发展目标更为多元,不仅仅有GDP增长的目标,还有涉及社会公平、低碳绿化、资源节约、遏制气候变化等重要领域的发展目标。由此,激励相容的复杂性成倍地增加。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RXW96HNdGO7GdO8Zts6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