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发生在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大家可能不陌生。但是,当争分夺秒的救灾抢险与众志成城的家园重建完成后,还有更重要的困难摆在灾民的面前。怎样让灾区人民在重建的家园中获得可持续的生计,是“灾后重建”在两年后今天的主题。
2015年的这个夏天,有一队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了雅安灾区的山村里。他们包括来自西南大学多个院系、以及一些其他院校的大学生。而这次“暑期支农”的活动也带着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协助雅安芦山县灾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自身能力建设,帮助他们使用“电商”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将特色水果卖出去。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逐村进行耐心的走访调研,真诚的与农户交朋友,用自己了解的信息化技术帮农户打开思路。他们创造性地为山区水果拍摄的“大片”更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得到了中国新闻网的专题报道。
此次活动由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组织,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实施的“4.20芦山地震灾后产业重建与合作社能力建设”项目的一部分。
中新网汉源7月26日(刘彦君)26日清晨,还不到7点,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支农大学生就奔走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富庄镇永兴村的乡间小道上。沿途看到哪家村民要摘果子下山卖,就连忙赶上去帮忙采摘,这是他们到这里第一天的安排。
“我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村里的乡亲们‘交朋友’。”来自西南大学的吴潇雨告诉记者,这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能更好的深入基层,把外面的新东西带进村里,也为这里的孤寡老人、妇女、儿童做一些有益的帮扶。
据了解,永兴村是四川省级贫困村,在“4.20”芦山地震中也受到影响。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绕道山顶,满山遍野的果香沁人心脾。“这里每家每户都有几亩果园,这也是近3-5年来,村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这个季节,桃子、苹果、李子正当时。”永兴村村长黄成明告诉记者。
然而,23公里的乡村公路,仍有8公里左右的泥巴路,而早前硬化的水泥路也已经磨损严重。严重制约着村里的水果走出大山,卖出好价钱。村民们只能自己背着背篼,骑着摩托车运送到附近的集市卖掉。
“来到这里的大学生都是自愿并自费下到村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最远有来自辽宁的,支农的同时也能塑造自己。”据了解,青年大学生支农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组织的“4.20”芦山地震灾后产业重建与合作社能力建设项目的一个分支。希望能够以“合作社”为载体,达到组织农民和推进农产品市场化的抓手,进而推进产业重建。
“来到这里后,我们还想通过我们学习的一些信息技术帮助村里的百姓把这里的水果推销出去,能够真正帮乡亲们做点实事。”来自河北大学的龙成虽然才来到这里不到2天,但这里淳朴的民风以及漫山的果香都深深触动着他。“咱们青年大学生有激情有热性,当地老百姓见我们是来真心实意的帮忙,也都很喜欢,这就足够让我们在这里去大胆想象和发挥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