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远去,乡愁袭来,复兴乡村已成为当今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内在共识,并日益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为揭晓“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交流各地的爱故乡行动经验,吸引和鼓励更多人士参加到共建我们生活家园的爱故乡活动中来,2015年12月19日-20日,以“寻根乡土 再造故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爱故乡大会暨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百年学府”中国农业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主办,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小毛驴市民农园)、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筹)承办,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个高校、100多个社团组织的200多位专家与公益人士一起,就中国乡土文化的保护、乡村文明的传承、乡贤文化与爱乡平台的建设和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开展了4场讨论,收获了来自12个省市地区的15位爱故乡年度人物的精彩故事。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理念、实践、行动和愿望在这里聚集,共同造就了2015年中国乡村文化发展事业的一桩盛事。
重庆巴渝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刘映升赠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书法作品
为了通过以寻找“爱故乡”人物的方式,选出我们身边的“新乡贤”,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人物,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标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建设故乡的历史进程中,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繁荣昌盛的乐园,2015年4月,“寻找新乡贤——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公益活动正式启动,通过社会征集、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的三种方式以及评审委员会推选,截止10月15日,共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38位代表入围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经过爱故乡评审团一个月的初选、决选和终审,“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获奖名单于12月1日正式揭晓!其中“2015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10位、“2015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5位,分布在12个省市自治区。
10位“2015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分别是福建福鼎市西昆村党支部书记孔庆平、内蒙古治沙英雄殷玉珍、创办山西长治荫成铁器馆的原建国,推动新疆公益环保的新疆慧光民生可持续发展协会创始人吐地·艾力,创办四川郫县民俗博物馆的吴国先,创作自然笔记《胡麻的天空》的内蒙古农民秦秀英,四川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所秘书长张浩良,探索知青互助养老模式、创办天津知青之家的张承永,致力河南文化遗产保护十年的涂月超,创办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的刘贵棠。
5位“2015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分别是一生专心剪纸艺术、中国十大剪纸大师王蓬草,历时30年、以己之力编撰《上堡乡志》的李宗汉,开拓回族女童教育的马新兰,“回到田野、守望故乡”十余载的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团队(代表:邓粮),已93岁高龄、仍然坚持在海内外及农村地区推广312经络锻炼法的祝总骧。
正是他们,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变迁进程中的乡土家园的守望者和培基力!也正是他们,激发了人们对乡村建设主体性的深刻反思——面对日益沦陷的故乡,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对生我养我的故乡的热爱,对自己所生活的乡村或城镇的热爱,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是相通的。
一、开幕式暨颁奖典礼
12月19日上午,大会在陕北佳县马家班唢呐队激昂的表演中开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主持开幕式,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景发先生,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主任温铁军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教授,施永青基金总干事、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庆芸女士分别致辞。
景发书记指出,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有110年办学历史的学府,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校训。此次爱故乡年度人物获奖者,每个人的事迹都很感人,他们能够在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变迁过程中所造成的乡村衰败的大趋势下,坚持以个人或团队之力,集十余年、几十年在地方历史、文化、自然保护当中从事美丽乡村建设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温铁军认为,中国农业大学不能光有农业没有农民,也不能有农民没有文化,第三届中国爱故乡大会放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可谓名正言顺。他指出,大学,特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一定要和农民结合。只有和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文化实践相结合,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大学、农业大学。
张孝德说,以人民为本,放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六项原则”的首位。在走向生态文明的特殊时代,不是我们要拯救乡村,而是需要乡村拯救我们。我们今天评出的爱故乡年度人物,他们就是最早的觉悟者,是守着乡村祖庙的人。我们需要重建我们这个民族的信仰,重建对天地的敬畏。重建信仰从哪里开始?从爱故乡开始。
陈庆芸女士回顾了施永青基金成立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她认为,爱故乡大会的最大特点,就是大会的主角是在农村踏踏实实做事的实干者;大陆里有两千多县,她希望爱故乡活动能扩大规模,让每个县每个村都有爱故乡的代表,以更好地传播我们的影响力。
现场播放了爱故乡公益项目短片——《寻根乡土、再造故乡:爱故乡的足迹(2012-2015)》,回顾了“爱故乡计划”从“发现故乡之美”到“爱故乡年度人物”再到“爱故乡工作站建设”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举行了隆重的“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少部担任主持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副教授谭英,满怀深情地为获奖代表宣读颁奖词,景发、张孝德、温铁军分别为“2015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和“2015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获奖代表颁奖。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让现场很多参会代表留下了热泪。
这15位当代的新乡贤,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93岁,他们从地方历史传统文化和生活家园的滋养中获得了地火般的大能量,倾其一生、一家人或几代人的心力,坚守着乡村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智慧,坚守着乡村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根。正是通过他们,我们才能从乡村、从历史去发掘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道德、伦理之源泉;也正是他们,使我们有信心从基层和历史的根底上,系统地去激活乡土社会支撑体系的积极因素,发掘出中华民族的深度智慧和生命力出来! 见贤思齐,共筑家园——让我们一起向“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致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的证书、奖杯设计,也融入了诸多乡土元素。
证书由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郑辉设计,正面是一扇开启的花窗,花窗外:大树,山坡,几个小伙伴,还有天上飞舞的风筝。那是儿时的记忆,这就是我们的家。
奖杯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空野设计并手工打造的瓷器,寓意故乡村头的树,以岁月的年轮,纪念昨天、记录当下、憧憬未来。
二、大会主旨演讲
颁奖典礼结束后,由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教研室主任刘忱主持大会主旨演讲环节。
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钱翰做“现代社会为什么还需要儒家思想?”的主题演讲,他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讲起,谈到我们如何治理当代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在协调城乡之间,包括分配污染、资源方面,都要回到我们传统的天地一体、人心一体的基础之上,重新构建起新的比较和谐的城乡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钱翰先生作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乡村发展专委会主任温铁军教授作了“乡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主题演讲。温教授认为,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是帮助中国度过现代化危机的基础;治理是互动的,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只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方的努力共同结合,才有真正意义的良治。真正的知识,应该深深植根于社会大众,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的农村教育,应该植根于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大众创新之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育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
三、“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
12月19日下午,为了让参会代表更深入地了解获奖代表背后的故事,相互交流爱故乡的经验,增强立足家乡的信心,主办方特别安排了“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故事分享会。分享会由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刘燕丽主持,按照获奖代表的实践领域分为五大部分。
领域一“乡土文学与教育”,由获奖代表秦秀英(芮吉祥代)、李宗汉、马新兰分别发言。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教研室主任刘忱认为,这三位获奖代表,或通过自然笔记,或通过编撰乡志,或通过发展教育,都是为了记住我们自己的历史,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领域二“环保与中医”,由获奖代表殷玉珍、吐地·艾力分别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认为,作为一个人始终无法回避三层关系,即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两位获奖代表在第二重和第三重关系上给了我们特别好的答案。包括祝总骧老先生,不仅是自己在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并且开始发挥带动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力量,使无力者有力,有力者有爱。
领域三“乡土博物馆”,由获奖代表原建国、吴国先、刘贵棠分别发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乡土建筑研究者李秋香认为,他们都是从博物馆这个角度,对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白手起家,一人东奔西跑,历经了二十几年的艰辛,坚持到今日,能形成这样一个规模,这样一个数量,这样一个系统,实现了对家乡、对中国大文化的历史资料的补充,在乡土性、地方性和行业性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非常值得我们赞叹的。
领域四“社区发展”,由获奖代表张浩良、张承永分别发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认为,使乡村重新焕发活力的关键在于人,我们要有人,有年轻人,有能人,有认识到乡村价值的人。张浩良、张承永这类新乡贤、老知青就是代表。通过他们恢复我们的文化,通过他们发展乡村的产业,重振乡村的精神和活力,最终通过他们带动乡村的发展。希望通过爱故乡活动,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来关心乡村,发现乡村,为乡村做出贡献,为复活乡村、振兴乡村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领域五“文化遗产保护”,由获奖代表涂月超、王蓬草、邓 粮(襄阳拾穗者召集人)分别发言。他们都立足本土,或为创新民间艺术精益求精,或为保护地方文化奔走呼吁,特别是拾穗者,是唯一一个以16人团队获奖的团体代表,他们的在地性、专业性和奉献精神(文化义工),是搭建地方爱乡平台的楷模!
这些感人的故事,扎实的工作,让与会代表无不感动。正如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鸣鸣所言:这些获奖人物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巨大力量!他们坚定地脚踏实地,将理想变为现实!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润育的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智慧!这是伟大的中国梦最深厚的根基!是中国的脊梁!!!
四、故乡情怀——“乡情·乡愁·爱故乡”联欢晚会
爱乡子弟多才俊。12月19日晚上,经过一天的节目征集,由爱故乡年度人物和各地爱故乡工作站骨干自编自演的爱故乡晚会如期举行。中国音乐学院研究员刘红庆,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郑辉担任主持人。
晚会由陕北佳县马家班唢呐队演奏《红旗渠》开场 ,共分为四个篇章:黄河水来寄乡愁(各地民歌演唱、诗朗诵等)、南腔北调思乡语(古诗14首,各地方言朗诵)、秦晋之好怀乡曲(信天游遇见开花调,马家班唢呐队与左权盲宣队联合演奏)和中原游子四海情(孙恒和他的歌),最后以全体人员合唱《大中国》结束。这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夜晚!
五、爱故乡论坛
12月20日,为了深入展示各地爱故乡在地实践的经验与思考,大会组织了“在地化知识的构建(故乡文化)、乡土博物馆与乡村文明发展、爱乡平台建设和乡土文化保护与社区经济建设(故乡力量)四场论坛。
故乡的沦陷本质上是故乡文化的沦陷。论坛一“故乡文化——在地化知识的构建”由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教师、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邱建生主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系主任安文军副教授点评。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主席杨凡、《崖边报告》作者阎海军、中国音乐学院研究员刘红庆、西安芸阁书院院长牛锐、作家周华诚、河南信阳平桥区明港镇新集小学支教教师张立培、“华夏乡村儿童启蒙教育”项目干事李冰、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副总干事王小平、北京汉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营销策划干事罗龙吉、青原色创始人简艺,分别从乡土文学和乡村教育角度,阐述在地化知识构建与地方文化再造的路径,呼吁知识的主体性回归、知识生产的大众化,并重视乡村留守儿童的乡土教育。因为唯有知识主体性的回归,故乡文化才能在以资本文化为代表的侵蚀中找到突围之路。点评人安文军认为,爱故乡的包容性比乡土还要大,虽然我们很多人在城市生活了一代两代,但是对故乡的眷恋,不仅仅是跟乡土的关联,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关联。我们所有的知识智慧都来自于实践、行动;我们所有的理念、分享的东西,都联系着我们的情感。
乡土博物馆把人们和乡土的记忆联结在一起,她是我们通向未来的引路人,乡村文明要实现凤凰涅槃的新生,乡土博物馆是那捆柴禾。论坛二“乡土博物馆与乡村文明发展”由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主持,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点评。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鸣鸣、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馆长刘映升、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杨波、北京朝阳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许多、江西抚州市农耕文化博物馆联合发起人钟长林、湖北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团队召集人邓粮,原黑龙江省拜泉县委书记、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馆长王树清,福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馆长张书岩分别发言。周鸣鸣认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承先进民族文化兼善精神和弘扬卢作孚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其他几位发言人则从各自实践的角度,展示了通过博物馆模式所保留的工农、人与自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在地化的、日常生活的文化。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保护起来,他们满怀热情,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地坚持打造乡土博物馆。
点评人张孝德认为,博物馆是舶来品,是西方的概念,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着乡村文明断流的危机,需要用西方的模式来保留我们的文化是一种悲哀。他认为,我们要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作为死的东西放在博物馆里,而是要让它回到土地上重新发芽,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个博物馆带动一个社区、一个乡村、一个区域的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乡村文明的复兴将从那里开始。他建议时机成熟时,可以成立全国乡村博物馆大联盟,开展全国性的爱故乡生态旅游网络,把全国各地的资源带动起来,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乡村文明。
没有行动,就没有未来;而没有联合,行动就没有力量。故乡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人、各种知识在各个地方的持续努力,需要协同行动。对历经工业化、城市化洗礼巨变后故乡风貌和前途的关心,如今正成为各地爱故乡人士融入地方,保护地方历史、文化、自然,从而让生活更好、环境更美的原动力。从2014年开始,爱故乡组委会通过大力发育、建设地方性爱乡平台,最终成立了以村为单位的王坪爱乡会、培田爱乡会,以镇域为单位的大福爱乡协进会,以市县区为范围的长治县爱故乡工作站、屯留县爱故乡公益服务中心、北碚区爱故乡文化促进社、屏南县爱故乡工作站、阜阳市爱故乡工作站、抚州市爱故乡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省为工作区域的河南省爱故乡工作站、福建省爱故乡促进会。作为民间志愿者组织,爱乡会成为连接本地乡贤和返乡青年互动合作、共同推进家乡建设的桥梁与中枢。论坛三“爱乡平台建设”正是这些工作的展示。该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副教授谭英负责主持和点评。安徽阜阳市南唐兴农合作社理事长、阜阳爱故乡工作站负责人杨云标,甘肃康县王坪爱乡会张贵艳、瞿兴修,陕西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马永红,西安科技大学学生、“爱络南”公众号负责人杨飞,福建爱故乡促进会(筹)干事张金来、海南省定安县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陈荣明、湖南安化县大福爱乡协进会联合发起人李良轩、陕西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发起人张俊杰、小毛驴乡土学园陶虹屹,他们大部分都是地方爱乡平台的发起人和负责人,或老或少,风采各异,充满激情地分享,展示了天南海北不同的经验。正如大福爱乡协会会的李良轩所言,爱乡公益的路上从来都不孤单,只要你愿意做;爱乡公益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只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爱乡公益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自发自愿享受这个过程。他认为,重拾人心是基础,培育团队是关键,适合乡情是突破、扎根乡土是目标。
主持人谭英总结指出,一个事情从开始到最后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内部因素概括起来有六个字——信念、热情和专注,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策、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等等,只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找到最科学的方法,爱故乡平台就会打造的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美好。道是行出来的,德是做出来的。发现比创新更有优势,发现比整合更有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发现。
如果乡土文化的保护与社区经济建设没有关系,这种保护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而缺少了乡土文化保护视角的社区经济建设,则很容易失去自我。故乡行动必须使两者协调起来,如此,故乡才能成为我们心灵的依归。论坛四“乡土文化保护与社区经济建设”就是要回应这个议题。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明杰博士负责主持和点评, “三农”问题学者、知名扶贫作家爱新觉罗·蔚然,北京昌平洼里博物馆许岳虎、山西左权盲人宣传队队长刘红权、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郑辉、陕西商洛市天宇广告传媒公司董事长王晓勇、湖北南漳陈氏造纸工坊第九代传人秦明炎分别从各自的实践经验,分享以商业的力量,促进了特定文化的保护。正如郑辉所指出的,活化传承区别于保护传承,坚守固然重要,更需要赋予它新的生命内涵,通过让人们参与制作、近距离接触,增加文化商品的体验感,从而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把握传统元素与现代的结合,形成新的产品。他呼吁寻找喜欢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同路人,共扛民族文化的大旗。汪明杰认为,应该让经济发展回归生活,回归道义,回归文化,回归社区,而不是反过来为生计所迫,导致文化流失;应该藏文化于民间,服务方圆五公里的老百姓,如此,应用和维护的成本也会低一点。他认为,爱故乡这个平台已经慢慢呈现出分布式的图景,各个地方不断涌现出爱故乡的工作站,爱故乡的民间团体、人士,都在自己的家乡做爱乡的事情,可以说,我们面临划时代的转型契机,希望有更多本乡本土的老百姓可以做本乡本土能做的事情。
六、闭幕式
12月20日傍晚,经过一天的分享研讨,大会举行了盛大的闭幕式。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规划研究处王学文处长也受邀出席。
闭幕式由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主持,12年前,他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2年来,他坚定地走在新乡村建设的路上。
文化部青联委员、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行动发起人、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公益策划蒋好书女士作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致辞。蒋好书指出,乡村是城市之母,乡村文化也是民族文化之根,乡村是中国的生态涵养之所、绿色衣食之源、文化传承之基、和谐人居之地,是祖辈传承给我们的宝贵财产,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依托。因此,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各大院校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起的爱故乡行动,非常及时和重要。她认为,爱故乡行动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关心观念进步,即纠正了非此即彼的片面乡村观,呼唤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与文化自信,鼓励人们用科学、更耐心、更长远、更平衡的观念来引导乡村发展,引导社会进步。爱故乡行动之所以重要,第二在于它关心人才建设。对于一个尊崇先人先祖、常怀乡情乡愁的民族来说,乡村不仅仅是当下居住者的乡村,也是所有子孙后代共同的乡村。此次爱故乡大会上表彰的优秀人才,不但有基层同志、普通农民,也有返乡老知青、支边干部、文艺专家、乡友乡贤,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乡村发展的人才队伍之所在。爱故乡行动之所以重要,第三在于它关心基层社会。爱故乡活动鼓励的不是简单的乡村捐款捐物、不是简单的个人英雄,恰恰是综合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典范。于此同时,爱故乡行动之所以重要,也在于它关心城乡平衡。爱故乡行动,将有助于把城市里的优质资源,通过合理的途径,重新导入到乡村,让人们以和谐的姿态重新合作,推动城乡共建。她认为,爱故乡是一种情怀,爱故乡更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学习,需要我们彼此的沟通和帮助。爱故乡行动,是全新的社会活动与文化体验,它将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与诚意,释放国家﹑社会与人民的活力,成就多元文化的和合共生,营造地方乡土社会的自主发展空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很感慨,从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出来的这批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性别,不分阶层,都在爱故乡,感动天地,给这个严重雾霾的世界带来一点希望。她认为,爱故乡是通天地的,也是通古今中外的,爱故乡大会2015年到中国农业大学举办,是对中国农业大学的鼓励,也是中国的农业大学的一个真正的担当。何慧丽特别回顾了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发展史,特别是早期的办学思想,即知识分子要跟农民相结合,要复兴农村,改造社会。她希望中国农业大学承担起新世纪的使命。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编导徐凤兰女士也受邀致辞,她希望以后能够和大家一起记录志愿者们为乡村作出的贡献,讲述他们的故事。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筹)秘书长、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副总经理黄志友,代表爱故乡组委会回顾和梳理了爱故乡公益项目自2012年启动至今四年来的发展思路和过程——从福建到全国,从发现故乡之美到爱故乡年度人物再到爱故乡工作站建设,由物及人,由活动到组织,这是一个巨大的蜕变——并对2016年爱故乡工作进行了展望,包括继续在全国开展“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推动爱故乡工作站建设、“寻找故乡之歌”等,并举办地方性的“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拍摄乡土纪录片,开展爱故乡高校宣讲会,建立乡土文化传习所,尝试“老知青,再下乡”公益活动等等。作为从事乡村建设已经12年的乡建志愿者,他希望80后能够有更大的担当,成为开创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力军。一个人的田园梦,是为了一群人的田园梦!一个人的爱故乡,是为了一群人的爱故乡!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认为,爱故乡大会是令人激动的会议,选在百年老校中国农业大学召开,应该可以载入校史。在这个会议上,方方面面的关心乡村的人走到了一起,并且这个队伍在不断壮大。中国农业大学有很好的传统,很多老院士都是从乡土中成长起来的;但因为有了新的评价体系,所有的中国高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这些年越来越远离乡土。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去做,同时要影响更多的人。我们在坚持自己行动的同时,要阻止大面积的乡村破坏。乡村建设不是要拿挣钱的标准来衡量,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待乡村,乡村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爱故乡追求的是幸福,不是敛财,他预祝大家在工作当中、在追求故乡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幸福——“直接进入幸福生活”。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为大会做总结发言,他说,在今天以竞争为主流的动力下,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在远离初衷,爱故乡大会,让我们看到还有一批人保持着清醒,开始回归、开始回到初衷的原始点,重新思考我们的未来。他分享了五个感受:
1、在今天知识堆积的背景下,我们远离了智慧。
2、这次大会真正的收获是形成了共识——爱故乡这件事是对的,是我们的共同价值观。
3、我们从事爱故乡活动,最大的原动力是内生的,那就是利他。
4、爱故乡的团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爱故乡不要等待,不分年龄,不分边界。
5、中国乡村的自救活动,在民间大量自发地存在着。爱故乡需要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好发现与连接工作。把我们做的乡村的事,让城里和乡下的更多人知道。
6、中国的乡村是一本书,是人类文明和地球上最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一本书,我们需要读懂乡村。我们共同的任务,不仅仅是爱故乡,还要读懂故乡。
张孝德认为,新回乡运动、逆城市化运动已经来临,只要给乡村五到十年的时间,乡村的春天就会到来。不是我们要去拯救故乡,是我们的心需要故乡来拯救,只要按这个路子走,相信这种爱故乡的心,这种能量,会超过任何技术和物质的力量,最后变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动力。
爱故乡离不开青年人的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支农社团代表接力爱故乡行动,在大会闭幕式上共同发起了“青年爱乡行动宣言”。
孙恒代表爱故乡组委会发布“2016寻找故乡之歌”
当更多的人在大地上唱故乡之歌的时候,就能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爱故乡行动,我们需要当代的故乡的歌曲,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代表爱故乡组委会在大会闭幕式上发布了“2016爱故乡—寻找故乡之歌”征集活动,并计划明年年底推出专辑,推广故乡之歌。
大会在《故乡的云》的演唱声中落下帷幕。祝愿第三届中国爱故乡大会的举办,为中国乡村发展带来新气象!
七、延伸活动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事迹展”,展示了与会代表的“故乡心语——我对故乡说”,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情怀,让我们看到了“故乡力量”给社会带来的改变!
12月20日晚上,约50位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获奖代表和各地爱故乡工作站代表意犹未尽,与爱故乡组委会专家、工作团队欢聚一堂,举行了“全国爱故乡工作站2016年工作交流会”,共同畅想爱故乡的未来,探讨2016年爱故乡的活动内容、合作机制与全国爱乡网络的组织建设工作。
12月21日,约40位与会嘉宾在爱故乡组委会的安排下,先后参观了北京海淀小毛驴市民农园(爱故乡项目主要执行团队所开办的市民参与式生态CSA农场)、昌平洼里博物馆(创办人杨德禄为2014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原洼里乡居民)以及朝阳区皮村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创办人孙恒,13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工人群体的文化、教育、生计服务工作),让大家更真切地去体味爱故乡在城乡之间的内涵与价值。
感谢所有支持本次大会的伙伴们!发掘历史,传承文化,汇聚人心,建设故乡,我们一路同行!
(文/黄志友,图/凌福平、黄志友、刘志娟、洪毅峰、吴迪等)
附:
三年来,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机构发起的“爱故乡计划”得到了关心中国乡村命运与文化前途的政府官员、学生、文化工作者﹑农民等各类群体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先后组织了“‘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寻找新乡贤—中国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举行了“爱故乡论坛”、“爱故乡生态文化节”,发布了“爱故乡行动倡议”,它有力地推动了爱故乡理念的传播、爱故乡文化的形成,以及以本地“新乡贤”为主体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情况参见如下参考资料:
一、2012年爱故乡公益活动启动视频《爱故乡,我们在行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0MTkzODY4.html
二、首届爱故乡研讨会暨“2013发现故乡之美”颁奖典礼
1、活动新闻稿: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1o056.html
2、总结视频《2013年,爱故乡的足迹》: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xOTgxMDk2.html
三、第二届中国爱故乡论坛暨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1、活动新闻稿: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vl0u.html
2、总结视频《让守护更有力量》: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3MDk0MTEy.html
四、寻找新乡贤—“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
1、活动方案: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vx1i.html
2、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38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k7n.html
3、“第三届中国爱故乡大会暨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开幕视频:
《寻根乡土,再造故乡——爱故乡的足迹(2012年-2015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MTUyMDc4NA==.html?x
五、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史淑俏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