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3月9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在记者会上介绍了《乡村振兴促进法》立法背景和进展情况,这则消息引发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在这次国家立法中,对之前20年三农领域的一些严重问题,有分析、有认识、有指向、有建树,对以往已形成的利益群体,既要顾及也不能偏袒。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明年将力争提交审议,著名农业问题专家温铁军对此抱有极高期待,“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而乡村振兴战略是整个国家生态文明转型的基础,因此在这次立法进程中,希望能把乡村振兴与国家的生态文明转型、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这样立法的立意才是高远的,法律的有效性才是长期的。”
温铁军强调,从乡村振兴的产业角度说,应该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两大产业供给侧改革来考虑,中央文件里已有的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千万不要再退回去。“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当年年底的农村工作会议,就已经明确指出农业要多业态发展,走上绿色生产方式,针对的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结构性过剩和农业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
“以往中国农业因粗放的数量型增长,最终演变成了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领域。希望能在这次国家立法中,对以前一些严重问题,有分析、有认识、有指向、有建树,切不可再沿着以前20年用工业方式改造农业的老路。希望相关部门在立法中保持客观公正立场,对以往已经形成的利益群体既要顾及也不能太偏,还是要考虑新三农和新三治。”他说,“乡村振兴要体现新三农和新三治。简单说,新三农是农民利益、农村可持续、农业安全。新三治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
“还有一个方面是,大量的涉农部门过去是按照城市发展设立的,农村部门的实际设置所占比重非常低。建议人大在立法时持续深入做调查研究,不能按照城市管理方式管理农村。”采访最后,温铁军强调,在相关立法座谈与调研时,务必要多听取来自一线农民的声音,要主动转换立场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新京报
原文链接: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9/03/09/55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