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改革下半场的前瞻性思考
始于农业农村的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机制束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城乡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发展,从单一所有制经济到以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从普遍贫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共同贫困到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构建发展新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总抓手,强调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提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目标。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都进入了下半场。面对这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民族复兴的大目标,我们必须对农村改革下半场进行前瞻性思考。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农村,由此,我们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下半场作出以下几点前瞻性的新思考:
第一,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抓手,把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新目标。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富路径”是正确的。前半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先富起来,非常精彩,后半场我们要把重点放到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上来,这也就是中央要求浙江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现实意义。从浙江先行先试的实践来看,浙江新世纪以来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建设美丽乡村,成效卓著。从现在开始应该把工作重点从美丽乡村建设转向共富乡村建设的迭代升级,把农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共富乡村”建设作为新目标。努力实现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持续增收, 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收入差距,加快补上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创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良好机制和氛围,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扶弱济困、山海协作,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更快更好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起统分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前半场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这一改革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自由支配自己劳动的权利。广大农民成为自主创业就业的市场主体,家庭经营积极性创造性得以空前激发。但如何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体系的优越性问题尚未有解决。199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的观点中,“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二个飞跃任务还尚未完成。因此,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通过合作联合和新农民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这是农业改革下半场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任务。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6年就提出,农业要走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完善统分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大力推进各种合作经济联合与合作,深化农民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合作联合组织,并在温州瑞安召开了“三位一体”合作经营组织发展现场会。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把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与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结合起来,培育出新型合作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成为能为千家万户家庭经营提供社会化统一服务的新型合作经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也是农村下半场改革需要突破的任务。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乡镇企业、个私经济、民营经济大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充满生机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八八战略”的首要战略。强调民营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在改革的下半场,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与支持,要以民营企业既是资本联合体又是劳动联合体的双重性质出发,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员工至上”理念和共同富裕新理念。通过构建企业投资者、企业劳动者共创共富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联动机制,形成企业发展紧紧依靠员工创造性劳动和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良性循环,让民营企业成为事实上的“共富企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社会单元,让民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成为社会主义主体经济的基础性的主体成分,与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性的社会主义主体经济一起,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双主体”的新结构,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和谐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创富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要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是粮食安全、农民致富最重要的产业支撑和保障,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不能走美欧的路子,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7年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走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了全面的阐述,强调:“高效生态农业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就是要走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必须十分关注农业生产产品的高质化和高效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多功能化和全产业链化,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循环化,农业生产主体的规模化和新型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生物化和数智化,农业流通营销的物联化和品牌化。在现实中,最重要的举措是要加快新农人换老农民的步伐,尽快改变农业老龄化的状况,促进农地向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集中,让有“三农”情怀、有职业技能、有匠人精神、有社会责任的新农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
第五,要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农村改革的下半场,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还是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动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城乡成为地位平等、和谐共存的社会共同体,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人民美好生活的共同体。要通过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消除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政府管理制度上城乡分割,让愿意进城的农民可以自由进城,实现转换农民市民化、市民也可以自由上山下乡,让美丽繁华城市成为农村年轻人发展成长的新空间,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城里人休闲养生的世外桃源。城乡融合发展目的就是要形成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城乡互惠互利、共存共荣、互促共进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以转移农民市民化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消费和人才、资本、技术要素上山下乡,带动乡村年轻人、新乡贤回乡创业,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休闲养生乐园和留得住乡愁的文化故园,从而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