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实践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田间行者

孔庆平:以《礼记•大同篇》治村,用传统文化兴村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8/7/25 11:20:36
来源:
作者:

“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 ,这是西昆村书记孔庆平的美丽乡村建设理想;保护古建筑、完善学校、发起孝行之家、成立合作社、尝试生态农业,这是孔书记带领西昆村民正在行动的爱故乡之路。内心的不断觉悟使他逐步放下人间的虚幻名利,文化的日益生长使西昆渐渐变成生态文明的乐土。一片青山绿水、一个书记、一群村民、一些志愿者、许多心血、许多汗水…… 西昆村的道路会给我们很多不一样的启发。

福建省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地处山区,位置偏僻,这几年却渐渐被外人熟知。西昆村风景很美,山环水绕,但慕名而来的人们多数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想感受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经历几百年风雨的孔氏家庙;保护完好的古村落群;纯公益性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德成学校;纯自然生态种植的有机红米……

这一切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西昆村村委书记,孔子第七十三代世孙——孔庆平。

诚信创业,以德服人

1969年,孔庆平在孔氏后裔的聚居地、素有江南孔裔第一村之称的西昆村出生。身为孔氏之后,他从小就谨记以诚信处事,以仁善待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开始尝试步入社会:因为承包田地种西瓜,理念新,为人热诚,成为了当地第一个西瓜创收万元户;因为人际交往广泛,善于调解纠纷,他被镇里的人称为“管阳老大”;因为喜欢园艺花卉,他开始尝试鲜花销售与盆景园林设计,这项事业,一做就是十多年,即使曾经遭遇过2001年百年一遇的零下九度冰冻,使得30亩玫瑰园全部受灾,即使经历了2006年桑美台风的侵袭,所有花卉几乎毁于一旦,他也没有放弃,诚信经营、用心做事使得他的花卉销量几乎涵盖了福州到温州104国道的沿线城市。合作社法颁布之后,2008年,孔庆平便组建了艺农花卉专业合作社。

2009年,福鼎市开始筹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邀请孔庆平担任联合会会长,他应承下来,用心组建,不仅不拿一分钱工资,很多时候还要垫资,终于把合作联社的队伍从当初的50家发展壮大为400多家。

心怀故土,助力西昆

身为孔氏后裔,虽然在外做事,但孔庆平从来不忘西昆。村里有事,族里有事,他从来不耽误。2006年起,在福鼎市六中退休音乐教师孔旭章(西昆村人,孔子第七十三代世孙)及夫人的支持与协助下,每年的9月28日,他在孔氏家庙组织了祭孔大典,邀请福建省内外宗亲代表以及从西昆村走出去的贤达之士回村祭孔。这样做,就是为了增强西昆村的凝聚力,让大家逐渐重视传统,守住西昆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儒士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回乡竞选,百姓信服

2009年6月,他放下了自己的事业,选择了回村竞选书记,他要用一己之力发动更多的人守护西昆的文化传统,传承与弘扬先祖的智慧,让传统文化成为西昆的一张名片。西昆村38位党员参与投票选举村书记,孔庆平以38票全票通过。他的所作所为让人们信服,他的真诚和担当感动了大家。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终有所养。”《礼运·大同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给孔庆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书记,如何带领村民发展西昆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在大同社会的基础上,从“幼有所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三个方面具体着手建设西昆。

幼有所长:注重童蒙养正

刚上任时,西昆村唯一的小学只剩下了30多个学生,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转到了镇上或者市里就读。西昆要发展,教育最关键。孔庆平发动村委力量,对西昆小学进行整改,加强师资力量,终于使学生渐渐多起来。当很多乡村因为学生数量少而撤掉小学的时候,西昆小学却渐渐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注重小学教育还远远不够,孔庆平发现现代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村里一些年轻人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些青少年读书读不下去,又不愿意出去打工,回村后成了无业游民,打架,打麻将便成了他们的正事。作为孔氏后裔,怎能遗忘先祖教诲,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失?作为孔子后裔聚居地的西昆村,弘扬与复兴儒学有着天然优越条件。于是,孔庆平开始了一系列尝试。

组织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学习、在家庙旁的老宅里组建国学班,组织人员前往安徽庐江汤池小镇的传统文化中心学习……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摸索探究,结识了很多愿意为弘扬传统文化无偿付出的义工老师,他决定在村里创办一所传统文化学校。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当时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走访了无数地方去筹集资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09年5月23日,顺利举行了“德成传统文化学校”奠基仪式。建校所需的几百万资金都是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热心人士、学校的老师们和书记一起点点滴滴筹集而来。

如今,德成传统文化学校已经成为人们前往西昆参观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认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外地家长会把孩子送来这里就读。学校目前只开设了大、中、小三个班,幼小班的孩子主要先接受“静心”等行为规范教育,中班孩子开始识字,大班孩子开始学习诵读三百千等蒙学读物。除了教授国学启蒙读本,学校还特别重视锻炼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子、洗衣服、洗碗的能力。学校不仅接收本村的孩子,也接收外地的孩子。张滕万校长说,“学校唯一的要求就是,父母必须有一方陪伴,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必须让学校和家庭同步,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张滕万从德成始建就一直担任校长一职,属于义工性质,不拿一分钱工资。这些年来,他以校为家,为学校的发展耗费了太多心血。

在幼儿部学习了几年,因为没有继续对接的小学部,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就读。考虑到这些问题,孔庆平又联合其他人的力量建起了西昆小学国学实验班,让孩子们可以继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请到传统文化资深教师,孔庆平多次前往柘荣县的望立春老师家里,请求望老师担此重任。望老师的大女儿才刚两岁,妻子当时又有孕在身,他本早已打算在家专心教育孩子,最终被孔庆平的诚心和执着感动,接下了管理西昆小学国学实验班的重任。如今,望老师把自己的家也搬到了西昆。虽然妻子在柘荣上班,经常要来回接送,花个把小时在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上,但望老师夫妇从不抱怨,他们敬佩书记的教育情怀,也希望能以一己之力为教育事业、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同张校长一样,望老师也属于义工性质,不拿工资。

如今,每天早晨,在西昆村都能听到孩子们背诵经典的声音,这些孩子与家长,这些志愿协助或授课的义工老师们,以及支持着德成传统文化学校及国学实验班运转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成为孔庆平坚持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莫大精神支柱。孔庆平越来越坚信教育与文化的力量,只有文化和教育,才能真正支撑美丽乡村、魅力西昆。

老有所养:弘扬孝亲之风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工作,老人往往在家孤独无伴。据统计,西昆村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309位,老年人口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15%。

怎样才能在村里弘扬孝亲之风,实现老有所终,老有所养的理想?孔庆平组织村里成立了“孝行之家”,组建了一支服务团队,开展了树孝风、开孝堂、评孝子、行孝事的活动。服务团队专门为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尤其那些孤寡老人服务。除了每周定期给老人们送油送米送生活用品等,每年村里还组织一次评孝子活动,让身边的孝子模范感染每一位村民。村委和德成学校、国学实验班也经常组织学生到老人家中与老人互动,帮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按摩,剪指甲,洗脚,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同时,孝行之家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晚都要学习《弟子规》和《孝经》,以身作则,为村民树立尊老孝亲的好榜样。

这几年,村里有几位90多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去世,因为老人没有子女,孔庆平组织孝行之家的工作人员为老人守夜。看到工作人员太辛苦,他主动提出让大家前半夜守夜,后半夜回去休息,然后自己一个人守夜到天亮。这样的行为感动了村里的老百姓,大家也纷纷参与到了为老人送终的行列。

孔庆平说,“传统文化的学习重在践行,这样做就是想用身边人、身边事给村民带来传统文化熏陶,让孝文化广为传播,让家庭更和睦,让邻里之间相处得更友好,让老人晚年生活得更幸福。”

2015年3月1日(正月初十),孝行之家的工作人员和义工们在西昆村旗杆里古厝举办了一场百叟宴,3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共度新春。自2006年开始,村里已经多次开展了这样的活动。每次百叟宴前,村委都会向9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春节慰问金, 并表彰孝子、孝女、孝儿媳妇代表,鼓励大家以身作则,弘扬孝亲之风。自2011年成立,孝行之家已经整整走过了4年。村民们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评价很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个团队。德成学校的义工老师们,在外工作的乡贤们常常送来米面油等各种物资,孝亲之风在西昆村里日渐盛行。

壮有所用:保护村落,发展农业

在家务农远远比不上进城务工的收入,这使得大量的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外出闯荡。孔庆平认为,只有做好公共服务,让西昆真正变得美丽、富裕,才会改变当前的局面,让更多的年轻人、中年人回归乡村,照顾孩子和老人,参与到建设美丽西昆的行列中。

2009年刚上任时,孔庆平就发动村委陆续争取到了“万亩造林、农田综合开发、自来水扩容、河道改造、垃圾治理”等项目。经过几年的治理,万亩造林的荒山变得葱郁茂密;凌乱破旧的灌溉渠道被规划的井井有条;流经村庄、作为村庄饮用水水源的晏溪变得更加清澈;村里乱扔垃圾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很少发生……一系列措施的施行,让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

作为江南孔裔第一村,西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村里现存30多处老宅,好多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老宅积淀着先祖的智慧和心血,孔庆平和家人一直住在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自家老宅里,他希望更多的人守住老宅,保护老宅。然而,因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日渐好转,越来越多的人盖了新房,多数老宅因年久失修或无人居住而岌岌可危。2009年上任以后,他就开始计划修建保护老宅,却因争取不到经费只能把老宅保护起来,不让村民拆掉。

2014年,孔庆平联合村委推行了“一元钱理念”,即承租人只需每年一元钱就可租到一座老宅,租期为30年。但承租人要自己修缮,修旧如旧,使用权30年。这样的形式得到了百姓的认同,通过这种方式,老宅既可以继续发挥价值,又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如今已有3栋老宅成功出租,还有3栋正在洽谈中。孔庆平无法预估以这种方式能不能把所有老宅保护起来,利用起来,但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实现他从小就有的保护老宅的梦想了,他只能一点点地去尝试。

西昆村是红米、白茶、太子参的优良产地。红米俗称“月子米”,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西昆村保留着古老的红米品种,但因产量低,很多人不愿意种植,渐渐地,红米面临着绝种的危险。为了推广红米种植,他和农户协议,只要农户种植红米,合作社会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解决农民的销路问题。现在,种植红米的农户渐渐多起来。

西昆的气候和地形特别适合白茶的生产,但很多农户自产自销,卖不上好价钱。为了让村里的年轻人增加收入,发展西昆白茶产业,孔庆平引进了两家规上茶企。当初引进茶企时,他就和他们签订协议,不能破坏村里已经有百年历史的老茶园,不能给这些老茶园打农药。如此,就能把百年茶园很好地保留下来。茶企的引进,为村里的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村里有一位83岁的老婆婆,身体健朗,通过采茶一年获得了九千多块钱的收入,年轻妇女手脚伶俐,通过采茶一般每年会有一两万收入。如果成为茶企的正式员工,每月会有两千到五千元不等的工资。这几年,很多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也逐渐愿意回到西昆。

太子参是补品中的佳品,价格高,为了追求高产,农民们不断地加大化肥的用量。不仅太子参,水稻等农作物的化肥农药使用量近几年来也越来越多。孔庆平很早就接触到了有机种植的理念,于是在2009年成立了西昆农业有机合作社,希望可以联合村民的力量,希望农民们可以更多地施用农家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西昆的生态环境,种植出真正健康的、有西昆特色的农作物。合作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尝试,然而由于个人力量有限,缺少志同道合的帮手,缺少技术层面的指导,加上农民观念难以改变,真正的有机并没能实现。

今年,有机种植的时机渐渐成熟,合作社租到了100亩土地来种植有机红米,通过酵素喷洒及商品有机肥的使用来做到有机种植。截止7月份,插秧工作已全部完成,红米长势良好。孔庆平希望这次种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农民逐渐接受生态农业的理念,逐渐尝试有机种植。

孔庆平一直期望有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能和他一起做事。机缘巧合,2015年春节期间,他遇到了正在西安做生态农业,回浙南探亲顺便前往西昆参观的30岁小伙毛征财,两人相见后交谈甚欢,于是,他邀请毛征财前来,一同参与西昆的发展。2015年7月份,北邮硕士毕业的毛征财和其北师大毕业的妻子一起来村共建美丽西昆,他们的到来为书记增加了不少前进的动力。前几天,毛征财还邀请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的张斌老师和张俊娜老师来西昆调研。他们对西昆村的情况及书记的所作所为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赏,并表示未来会积极支援,协助他们共建美丽西昆。

西昆村现已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整治示范村”。在书记孔庆平的带领下,在张校长、望老师等一批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的引导下,在青年力量的帮助下,相信“幼有所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的理想会一点一点地变成现实,相信传统文化会成为西昆一张闪亮的名片,相信西昆会越来越有魅力。


孔庆平:以《礼记•大同篇》治村,用传统文化兴村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文章出处:“爱故乡”新浪微博

转载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cjs.html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