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实践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一懂两爱

“新农人”石嫣:泥土里摔打的前半生 要让农民有自信地活

2018/8/15 10:27:36
来源:
作者: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 刘尚君) 比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的头衔,石嫣还是更愿意、更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农民”,准确地说是一个80后的“新农人”。

在北京,石嫣经营着自己的三个农场,名叫“分享收获”。记者与她的采访便约在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蔬菜种植农场中。

立秋前的北京郊区,清晨有一种湿凉的快意,扑面而来的是乡间泥土的味道。为了不打乱农场的工作节奏,记者早早地就到达了与石嫣约定的见面地点。“你们就在那等我,我开车马上就到。”车刚停稳,石嫣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宽厚的声线从听筒中传来,让人感觉不紧不慢,从容踏实。

作为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分享收获CSA掌柜的、国际社会生态农业联盟副主席,本以为多种身份的石嫣会驾豪车而来,但是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在铺满柏油的羊肠小道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骑着电瓶车,穿着一身粗布衣,背着实用的红色双肩背包,且皮肤略微黝黑的姑娘。

石嫣,就这样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中。

“您好,我是石嫣,你们跟着我,咱们先去农场转转。”在一阵“诧异”中,记者跟随石嫣走进她苦心经营的绿色农场,也走进她作为“职业农民”的前半生。

1、引入中国的“分享收获

“欢迎来到‘分享收获’。”2008年,石嫣熟读了一本名叫《分享收获社区农业指导手册》的读物,书中表达的“农民和消费者共同分享土地给予我们的收获”的核心理念让她深受触动。为此,石嫣也将自己的农场起名 为“分享收获”。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石嫣麻利地穿梭在田间地头,照看着秋葵、彩椒、韭菜、花生、红薯等种植物。她一边娴熟地打理菜园边上的杂草,询问着猪崽的养殖情况,一边向记者简单地介绍着农场的经营方法与种植周期。偌大的农场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条。

其实,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石嫣算得上是半路出家。大学时期,石嫣学习的只是农业的相关专业;硕士阶段,她跟着导师下乡调研,认识并发现真正的农村,并对“农民生活”、“三农问题”等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8年,正当同学们为去大城市留学深造摩拳擦掌时,博士在读的石嫣却选择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农场实习,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因此也成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留学生。

在美国务农的半年,石嫣除了跟着农场主下地干活,还考察调研了周边其他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学习国外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

石嫣解释,社区支持农业,就是农民与消费者之间彼此承诺、相互支持的一种团结友好的关系,农民因为消费者的购买承诺而采用生态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等人工化学合成材料,保证种植食物的健康、安全。消费者在种植之初预付生产者一年的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一种友好互助模式。因为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农民可以专心生产,而这种关系不是一种买卖关系。

慢慢地,石嫣发现美国在农业的技术和管理方面并没有中国先进,但是在美国,很多年轻人愿意对环境进行反思,主动选择到农村生活,并不是简单的情怀。消费者更愿意以一种支持家庭农场的心态来成为农场的会员。

石嫣认为,这也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后,她成功将社区支持农业引入中国,开始了她作为中国新农人忙忙碌碌的前半生。

2、从第一筐菜到百亩农田

2012年5月,“分享收获”农场正式成立,这是继“小毛驴市民农园”之后,石嫣创办的第二个社区支持农业CSA农场。

创业一切从零开始。最紧急的两件事情是推销和种菜。为了寻找会员,石嫣和团队的七名年轻人摆过摊位,串过小区,组织过许多场口头推广讲座活动,邀请大家来农场实地考察参观。几个月的时间,消费者从五个到十个,从十个增长到百个。

集纳好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农场的生产计划也在6月提上日程。最初在没有场地的情况下,石嫣和团队的小伙伴们选择与当地的一个农户进行合作种植,农户按照“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按照有机的标准种植,石嫣团队负责为他找销路,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菜种植得好,能卖上好价钱提高农户收入,那这种合作模式就在全村复制推广。”想法是好的,但是就在第一波农作物快要丰收的时候,问题却来了。

按照石嫣的标准和要求,农户在种植的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农药等化学合成药品,但是农户为了减少虫害,还是在茄子秧上喷了敌敌畏。“他们觉得如果不用农药,茄子就长不好。”就是因为这“一喷”,石嫣和团队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这时,离农场首次出产配送的日子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为了坚持有机的种植标准,石嫣和团队还是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将半亩地可收获几千斤的茄子连根全部拔掉,重新种植。“我们知道合作很困难,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与标准,这样才能对得起消费者,而且也给农户树立我们的标准底线。”

2012年9月,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分享收获”开业以来的第一筐菜被保质保量地送到会员家中。

石嫣说,虽然经历过许多小风波,但是农户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然而,在与农户合作的几个月中,她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农户生产的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新技术接纳程度低不利于应用推广新技术、生产设施不齐全不能保证作物季节性生产……经过充分考虑,石嫣和团队决定建立自己的农场生产基地。

2012年5月,“分享收获”通州基地正式成立;2013年初,石嫣将农场拓展到顺义区,建起拥有26个大棚的蔬菜基地;2015年,顺义区果园基地相继成立。

截至目前,石嫣和她的团队共建造了300多亩农场,经过口碑相传,农场通过有机生产方式产出的蔬菜瓜果、猪牛蛋奶等纯天然产品得到了近千名会员的认可。 

3、要让农民有尊严地活

在石嫣看来,如今的“分享收获”更像是一个“新农人”的孵化平台。它不仅传播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也为中国农业培养了更多的“新农人”和“返乡创业青年”。

这些年,“分享收获”吸引了上百位农业爱好者的参与加入,很多年轻人在跟着石嫣学习一段时间后都选择“另立门户”,有的返乡创业做起了家庭农场,有的继续在农业领域探索新技术与新产品。他们分散在全国,以自己的方式为生态农业做着一定的贡献。

这是石嫣所希望看到的,她始终认为国家提倡的“城市反哺乡村”应该由更多的中国青年去尝试和实践。

每年,石嫣都会到全国各地开展讲座,宣传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受她影响,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先后成立了近1000家运作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2014年,石嫣和农场的会员们还一起发起“大地之子”公益项目,每年帮助近千名孩子亲近土地和自然,了解食物本质、感受最简单纯朴的快乐。而且,石嫣和小伙伴还注册了获得民政部认可的生态农业协会,作为农人、消费者交流的平台,每年CSA协会组织一个年会,在全国各地轮流举办,今年12月将在贵州铜仁举办第九届大会,每次会议都有七八百人的参会规模。通过这个会议作为平台,可以更多向各地传播城乡互动的理念和技术。

作为“新农人”的代表,石嫣对上学时期所困惑的“三农”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与阐释。她认为,农民不再是身份阶级的象征,应该将农民看作一种职业,有自主权的、有尊严地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乡村;农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环境友好型的、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方式;农村还是要有农村的样子,不一定都要变成高楼大厦,最重要的是要有年轻人的加入。

石嫣坦言,自己在刚刚从事农业工作时遭受到了不少质疑,直到现在,农场的实习生被父母接走的事情时常发生。“社会对农民的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归根结底,还是国人对中国农耕文化的不自信。”石嫣解释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源自农耕文化,如果要想推动社会对农民的认同感,就必须承认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对农民这个职业有自信、有底气,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尊严的生活在农村。

7月28日,在团中央召开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石嫣作为青年代表发言,她表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主动融入现代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努力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农民共同富裕。”

石嫣说,这是她的愿景,也是全国“新农人”努力的方向。


文章出处:中国青年网

转载地址:

http://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wztt/201708/t20170811_10488552.htm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